第205章大明衣冠

加入书签


原来商州城里有个教堂,住着一对传教士夫妇,在此已经十余年时间,收养了许多孤儿,也网罗了一批教民,不可避免地与本地百姓起了冲突。

        袁耀是个头脑很清晰的官员,将事情的原委分析的头头是道,外国传教士是虔诚的教徒,信仰坚定,能吃苦耐劳,但收效甚微,国不是非洲那种明洼地,老百姓的信仰也不够虔诚,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你能保我,我就信你,你不能保我,那就再说。

        这种情况下,传教士为了拓展宗教版图,会使出一些小花招,用小恩小惠来吸引人做礼拜,免费赠送圣经小册子,这些还不奏效,就帮你打官司,帮你伸张正义,这就大发了。

        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老百姓在官府士绅面前就是待宰羔羊,现在突然有了洋人撑腰,一些受了冤屈的百姓就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心思去试了试,结果还真管用,官府就怕洋人,加上证据清晰,一些冤案真的扭转过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放飞了,商州城里的聪明人都去信教了,跟着洋人有肉吃,能欺负人,官府都不敢管,一时间教堂里充斥的都是奸猾刁民,他们用自己的私人恩怨绑架了传教士,假借教堂名义为非作歹,惹的天怒人怨。

        袁耀说:“最近民间传闻,教堂收养弃婴是为了炼制丹药,那些婴儿的心肝脾肺肾都做了药引子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民怨沸腾,要不是官府保着,早把教堂拆了。”

        刘骁说:“你官府如何不去查明真相?”

        袁耀说:“军门明鉴,洋人不让官府的差役进入教堂,下官也没办法啊。”

        刘骁看着愁苦的脸,点头道:“天津教案都三十年了,余威还在啊。”

        天津教案是1870年在天津望海楼天主堂发生的惨案,性质差不多,教民与百姓的争端上升为国与国的矛盾,先是洋人欺压百姓,百姓反杀洋人,洋人军舰聚集大沽口,朝廷就怂了,派曾国藩处理,又是杀头又是流放,以命抵命,赔了五十万两银子,总算是糊弄过去,但曾国藩也因为此事晚节不保,一年后就郁郁而终。

        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地的天津知府、知县都革职充军,这起到了一个很不好的表率,以后类似事件都参照处置,搞得大清的官儿更加不敢管洋人了。

        袁耀深以为然,军门懂自己啊。

        刘骁说:“洋人不至于用婴孩内脏做什么丹药,这个不用查也知道,想必是其他纠纷引起的吧,比如教堂占了谁家的地?”

        袁耀说:“军门英明,教民某甲和地主武某因为田垄纠纷闹了许久,谣言想必是武某编的,下官若是护着洋人,必被万民唾骂,若是不保洋人,就会引发列强照会,朝廷责罚下来,还是下官挨板子。”

        刘骁很能理解袁知州的痛苦,小时候他看过一部动画片,讲的是洋神父在县官的帮助下抢夺民间宝贝鱼盆,小小年纪的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官府又怕洋人,既如此,官府把百姓组织起来和洋人干不就完了,没有谁天生就喜欢跪舔外人的,朝廷如此奴颜婢膝,是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打出来的结果,拼尽全力也干不过人家,只能躺平。

        至于朝廷把百姓组织起来的设想,也会在今年实现,最终演变成庚子国变,再一次的深深受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