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的朋友遍天下

加入书签


  吴襄只觉得好笑。

  短毛来都来了,想用十万两银子把自己打发了?然后去给黄龙送两百万银子?

  吴三桂发问,“大统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次只身犯险,谁给你的勇气?”

  李自成回道:“我巴巴的来自然是信得过吴总兵的人品,否则我就先去找黄龙、陈洪范、刘泽清等人了。”

  吴襄有自知之明,他不觉得自己人品比其他总兵能好多少,但是短毛这话还是挺让人开心。

  “承蒙大统领看得起,倒让我诚惶诚恐了。”

  面对肥羊,老吴把姿态放低一些又不损失什么。不会像自家兔崽子吴三桂一样咄咄逼人。

  李自成又说让父子俩再考虑考虑条件,他准备进城去会一会孔有德。

  吴襄有些傻眼,这还什么都没谈妥呢,你急什么。

  短毛直言压根不认识孔有德等人,都不清楚人家的态度。万一对方是蠢货,不愿意接受好意,那就不用在这里破费了。

  吴襄惊的不知如何是好。你他爸的都没事先联系就敢为对方掏几百万银子?天底下还有这种冤大头?你他爸的仅仅只是个反贼啊!

  那更不能让短毛轻易离开了。

  只要叛军不傻,流贼和鞑子谁强谁弱不是明摆着的?投谁还用得着考虑?

  跟了短毛相当于刚出刀山又入火海,不定哪天就被剿灭了。

  叛军一拒绝,那几百万银子就便宜黄龙了。甚至搞不好短毛会死在城里呢。

  吴襄立即说道:“这样,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毛承禄四人作价三百万银子,不带任何部属。我现在就能答应。”

  偷偷放几个人出来小意思。到时候攻破府......城,就上报说四个大头目全部出海逃亡了,又不耽误平叛功劳,谁也挑不出毛病。

  李自成当然不会答应。头目本人只是个象征而已,他们的部下那些炮手、技工、船员等等才更重要。毕竟孔有德几个人可没有祖大寿、洪承畴的名气,单要那四个人没卵用。

  更何况对方家眷不带出来也说不过去。

  老吴一看短毛拒绝又开始倒苦水。辽军担任的是机动任务,并没有完全掌握一条防线。想把人弄出来必须让其他总兵通融,没有大好处谁敢冒险?

  率步兵守西墙的是陈洪范和刘泽清,吴襄和靳国臣率骑兵接应。

  所以吴襄要先搞定副将靳国臣。

  前几个月辽军刚来这边,祖宽在野战打不过叛军,还是靳国臣紧急救援才把叛军击退。

  要不是总兵金国齐病亡,,从大淩河逃跑又戴罪出征的吴襄趁机爬了上去,他连靳国臣的地位都不如。

  老靳没升总兵官就够糟心了,现在还要冒风险配合吴襄放叛军头目?很难的。

  陈洪范和刘泽清虽然都是辽军出身,但人家现在可都是正牌总兵,跟吴襄平级,未必买账。尤其陈洪范的资历比吴襄还高。很难的。

  这还仅仅是搞几个叛军头目出来,要是再多加一两千人,风声太大,更难瞒住。

  李自成不得不给老吴摆事实讲道理。

  附近一带的大户早被叛军抢完了,各路明军祸害老百姓没炸出多少油水。攻破府城后倒是有机会饱掠一番,可一群武官不过是给文官打工。巡抚老爷和巡按老爷能给丘八们留口汤就不错了。

  所以短毛送来的这笔财富绝对不容忽视。

  吴三桂忽然说,要是把短毛绑架了,不就一举两得?错误不......用犯,赎金照样不会少。

  李自成还没开口,吴襄先把儿子训斥了两句。

  “小人行迹,不是大丈夫所为。”

  怎么能干竭泽而渔的事情?细水长流持续薅羊毛不好吗?流寇纵横内地抄了多少大户的家,发了多少财。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收钱。

  吴襄可比毛头儿子考虑的长远。

  李自成大大夸赞一番老吴,又表示招远的两个大金矿可以送给老吴。

  登、莱两州区域内原生脉金矿床较多,特别是招远、莱州地区的金矿床非常丰富。

  早在宋代就大规模开采了。大臣潘美在招远督办了中国第一个官办金矿——罗山玲珑金矿。

  潘美就是《杨家将》中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在招远办矿期间,首次将火药爆破应用于采矿,实行了“先碎后淘”的工艺,技艺被写入《宋史》,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和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