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土豪太仆寺

加入书签


  金陵城聚宝门外雨花台附近的某处院落里,张成的震惊刚过去一盏茶时间,第二封急信又来了。

  大统领的亲笔信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先是问候了张成的伤势,接着又说能不能控制一座城门以方便顺军进出。

  张香主把信件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生怕自己看错了。

  “这是开的什么玩笑?”

  小张不认为大统领会带着几万人马千里迢迢杀过来,当然也不可能是三五个人化妆前来,因为那样就没必要控制城门了。

  “太危险了,大统领疯了吗?”

  张香主的脑子乱成了一锅糊糊。

  金陵有内城和外城之分。

  内城城墙周回96里,全是砖石所砌,有城门13座,水关2座。

  金陵外郭,又称外城、外罗城、土城、郭城等,俗称“土城头”,是明代金陵四重城垣的最外城垣,也是最后建造的一道城垣。外郭依山就势、跨水越河,将城南雨花台一线至城东钟山及其余脉、城北幕府山等制高点以及玄武湖等河道、湖泊一并囊括其中。墙体以土墙为主,城门附近及一些重要地段使用城砖包砌,筑有城门18座。

  外城土城墙周回达180里。

  神父利玛窦曾写道,“曾有两人骑马从该城两边对面跑来,结果用了整整一天才跑到了一起。”

  李自成想要安全的进出金陵,那就至少要占据外城和内城的各一座城门。

  如今城里武备是松弛,那名义上也有七万多兵。

  “大教场营见存兵止六千,小教场营兵止九千一百,神机营兵止二千五百,巡逻游巡营兵止三千六百,新江口营兵止五千八百……”

  除守皇城陵差、......上扯的一阵疼。他也顾不得了,赶紧再派人给邢秀娘、张养默通报最新消息,又派出十几个人去联络胡逸的十二人先遣队。

  这边忙乎着,李自成已经带着队伍摸黑渡过淮河,绕过了凤阳,正在路上狂奔。

  沿途红心、池河、大柳树等驿站的马匹多被先行的胡逸干走了,没给李自成留下多少能用的牲口。

  今天预计的路程有三百多里,如果中途没有替换马匹,晚上肯定到不了金陵。

  假如分两天时间赶路,又怕出意外。毕竟凤阳、金陵这都是要紧地方,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太多了,一旦消息泄露被地方衙门知晓,再想潜入金陵就困难了。

  李自成本来打算突袭滁州,去抢他几百匹好马。不过大柳树驿站的一位驿卒说那边现在根本没什么马匹了,去了也是白费劲。

  滁州是朱元璋打江山的第一块“格命根句地”,有明一代,滁州被誉为“开天首郡”。

  另一方面,滁州对京畿的拱卫作用十分要紧,而且环滁皆山,层峦起伏,山环水绕,草木丰美,适宜牧畜,江北各州县马匹来此地验查、征调方便,无需渡江前往金陵。所以当初朱元璋就把中秧机构太仆寺设立在滁州城外琅琊山下。

  太仆寺负责马政和畜牧。

  马政在古代封建王朝属于国家大事,马匹更是军国重器。

  故明太祖朱元璋曾言:“马政国之所重。”

  嘉靖时期内阁首辅夏言也说过:“国之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

  所以太仆寺的地位相当重要。

  明初施行“按丁计马”法以及论田养马等等。养马民户15

  岁成丁至60岁,一辈子要养马。江南江北有......十丁养一马和五丁养一马之别。

  朝廷严格规定每年征缴马驹的时间和数量。永乐十二年开始,养马户一岁征一驹,这负担实在太重了。后又改为二岁征一驹,还是难办。

  因为养一匹马所需的土地,拿来种田,可以养活二十五个人。而且马匹养死了还要赔钱。

  再加上有人说“多矮小,不堪征操”,所以朝廷就更改了方式,不用养马了,全部改折银。

  对于江南马户来说,养马费时费力费钱,不如折银方便;对于朝廷来说,马匹够用就行,过多反而增加财政负担,不如折银一部分,需要战马的时候再用白银买马就行了。

  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南直隶太仆寺所属的养马场纷纷要求按照此例将马匹改折白银,于是马匹折银的进程逐渐加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