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嘿呦嘿不知道起啥名

加入书签


  当大顺军攻下怀庆府城后,蒋发、李自奇等人终于不再犹豫,果断“投贼”了。

  不过李春茂也做了两手准备,他让堂弟李自奇一大家子投短毛,但是他本人明面上却不投。以防万一明军打过来后没法收拾。

  脚踩两只船,好算计。

  话说李春茂早年把四儿子李岩过继给了兄弟李春玉。

  李春玉,字精白,万历痒生,田业百亩,开封、杞县业有粮行。

  李岩之前在唐村千载寺习文练武,为啥跑来杞县了?

  一来是李春茂的保全之策,不想让李家人全留在短毛治下,所以让李岩来杞县投奔开粮行的李春玉。再说本来就过继了,李春玉才是正经爹。

  另外就是李岩惹事了,不得不躲一躲。

  他的姑表亲、温县陈家沟陈王廷跟人起冲突,李岩强出头打死了人,为逃避官府追捕就跑出来了。

  小李万万没想到,都躲的这么远,居然又看到了大顺的旗帜。

  不过他对大顺正策还是了解的,对方不会祸害百姓。所以杞县不会遭什么大的麻烦。

  李岩还劝说他爹不要害怕,人家李春玉淡定地呵呵一笑。

  老李做为大粮商,早跟大顺勾搭起来了。毕竟短毛大统领给出的价格真不错。有钱赚当然不会推辞。

  ……

  黎知县刚走进县衙,李自成带着队伍飞奔而来。

  短毛大统领原本没打算在杞县多停留,可是听说县里有两个知县,兴趣来了。

  前知县宋玫,家里一堆亲戚都在外做官,且不提他们了。老宋后来做到工部右侍郎,接着“上疑比私植党,革职归。”

  崇祯十五年鞑子入寇,一路打到宋玫的山东老家,城遂破,死之。

  至于来接任的黎玉田,将来会是明朝最后一任辽东巡抚。

  崇祯末,吴三桂是辽东总兵。但明末的辽东地区,吴三桂一开始只是诸多总兵中的其中一个,只不过到了1644年他已经是仅剩下的一个、同时也是官阶最高的总兵。

  而总兵之职,原本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因为辽东总兵只是个地区总兵,地区总兵的上司既有官阶上同正二品的巡抚,也有一品的总督。

  所以吴三桂的2个上司都是有调兵权的。他们分别是: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兵部尚书王永吉;辽东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黎玉田。

  1644年三月,崇祯下诏升吴三桂为平西伯、唐通为定西伯、左良玉为宁南伯、黄得功为靖南伯。命令他们尽快进京勤王。

  其中唐通投降了李自成,左良玉与黄得功等关内军队在之前的作战失利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与大顺军交过战,李自成攻占京城时也没有前往救援。

  到了此时崇祯才明白,那些军头靠不住了,再不调关外军队勤王,京城就保不住了。所以立即下诏:王永吉总督关外军队与吴三桂一起弃守宁远,迁徒边民,进京勤王。

  那帮人还在半路磨磨蹭蹭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京师。

  原本王永吉是“老大”,黎玉田是“老二”,吴三桂是“老三”。但是这之后,吴三桂一个武人居然一跃超过了2位文官成了“老大”。上下身份兑换,王永吉和黎玉田都成了吴三桂的“幕僚”。

  因为辽军已变成了“吴家军”,只是在名义上还受2位文官节制。崇祯都上吊了,吴三桂自然不用再鸟那两位文官。

  身为陕稀人的黎玉田借着去京城谈判的机会投降了大顺,被委任为大顺政权四穿节度使,随同马科带兵前往四川。

  但不巧的是这个时间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了,被鞑子一路追击。最后马科投鞑,黎玉田先是跑回老家,随后也投鞑了。

  至于原来的老大蓟辽总督王永吉,看形势不妙溜到南方,加入了南明小朝廷。不过后来大势已去,终究还是投了鞑。

  总之,杞县里的这两位知县将来都是大人物。而且本县人周光夏、江禹绪等等将来也是人物。

  李自成想跟他们聊一聊。

  可惜热脸贴了冷屁谷,一厢情愿了。

  县衙跟前聚集了数百民壮、准备跟“流贼”决一死战。

  踏平这些炮灰并无难度,不过李自成想了想,没硬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