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加入书签


  夸克穷只是个破产小商人,无权无势,根本谈不起每年70万两银子的大买卖。

  但是架不住人家会吹牛啊,反正李自成一时半会儿也没地方打听去。

  “……海路艰险,我那五艘大帆船就被海盗抢劫一空,连块船板都没给我留下。不过没关系,跨洋贸易利润丰厚,我还可以再次组织十艘大船。现在我又搭上了大统领的关系,我想,我们的合作必然互惠互利,双方将来财源滚滚。”

  “夸克先生有魄力。”李自成点头称赞,“我必须要说的是,你做出了这一生最大最正确的决定。”

  马阳纯端起酒杯,“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为合作成功干一杯!”

  他早就眼馋新端上来的酒水了。

  “干杯!”

  夸克穷抿了口雍正牌葡萄酒,放下高脚杯咂咂嘴,“口感很好,而且这个酒瓶和玻璃杯更出色。”

  三人又岔开话题讨论了下酒瓶和酒杯的生意。

  李自成不得不把他们引到正题上。

  夸克穷说道:“大统领,你所要求的火腿、红糖、大米都不是问题,算下来有三万多两银子就足够采买齐全了。可是,你却愿意付出年产达到70万两白银的矿场。恕我直言,这有些说不通。”

  李自成笑了笑,正要开口,马阳纯抢先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大统领提供的那些南美银矿应该都位于西班呀和葡萄呀的统治区域内。”

  “实际上,并不为完全是……”

  16世纪之前,白银主要产自西欧和中国,但是产量很低,即使在好的年份西欧产银不过50吨,中国在31吨左右。

  在欧洲,随着汞气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6世纪欧洲每年白银产量提高到了90吨:同时期俺大明发明了先进的“灰吹法”,白银每年的产量为20万两-30万两。

  主要是大明的银矿并不丰富,所以产量比人家低十倍。

  16世纪后,产银技术得到提高,新的银矿相继发现,欧洲,忠国,日奔和美洲相继出现开采银矿的热潮。

  其中最大的亮点来自于美洲。

  1492年,是大明的弘治五年。

  1492年1月,西班呀王室接受了最后一位酥丹投降,阿拉博人被赶出伊比利亚半岛,西班呀也成为唯一被伊是兰入侵后还能光复的地方。历经七百年风雨,西班呀这块土地终于又回到欧洲人手上了,史称“收复失地运动”。

  1492年4月,统一的西班呀为了能绕过奥斯瞒帝国的“收费站”,跟大明和印渡直接做生意,决定资助哥伦布出海,开辟一条新的贸易线路。

  穷疯了的伊莎贝尔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给哥伦布筹集经费,凑齐了200万马拉维迪。

  哥伦布带着西班呀王室写给印渡话事人和大明皇帝的信。此外他还带了一些玻璃珠、小镜子、花帽子、铜铃、衬衫、饰针、针线、花布、小刀、眼镜、石球、铅球等小商品,准备跟大明以货易货,因为他也不知道忠国人到底喜欢什么。

  那点东西只能骗骗大西洋小岛上未开化的野人,大明做为天朝上国,怎么可能看得上哥伦布这么点廉价的小百货。

  那时候全世界都流行源自于大明的奢侈品,丝绸、瓷器等等,他们有着狂热的需求,但是得拿真金白银找大明人换。

  比如,16世纪30年代,每年有4万到6万件大明瓷器运到里斯本,到40年代,里斯本的有钱人都穿着中国丝绸衣服、喝着中国的茶叶、吃饭时用专门订购的明朝瓷器,只有这样生活的人才算打入了上流社会。

  到16世纪80年代,里斯本的一条街上就有六家专卖大明瓷器的商店。里斯本的旧圣多斯宫瓷器室装饰着200件明代青花瓷砖。

  可怜的欧洲人,他们那么不要命地穿过茫茫大西洋,只是为了从大明手里买点好东西,改善下自己的生活。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三艘破船从巴罗斯港出发,其中一艘大船载重120吨,两艘小船载重60吨。比郑和的宝船差远了。

  那年头出远洋跟玩命差不多,九死一生,不是正常人干的事。

  哥伦布经过七十天艰苦航行,跨过茫茫大西洋,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10月28日,到达古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