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乌龟阵

加入书签


  “夜不收”这个称谓早在元代就有了,明代军中的哨探或间谍依然沿用。

  因为他们白天黑夜的在外打探敌情,晚上可能回不了营地休息,所以称为“夜不收”。

  它在各支军队里又有其他别称:墩夜、直拨、横拨、远哨夜不收、哨拨夜探、拨夜等等。

  夜不收在各军里的人数不定。

  比如山西镇某营有1500人,其中夜不收52名,分为前后左右四哨,前哨21名,后哨11名,左哨10名,右哨10名。

  戚继光每营设有夜不收50名。

  茅元仪讲练军编制时,每千总下设有夜不收6名,每中军设有夜不收8名,每哨也有夜不收50名。

  然而营制并不是都设有夜不收50名。比如山海关营只设有30名夜不收,喜峰口营有216名,而古北口营有夜不收400名。

  这应当就是根据防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的结果。

  夜不收不仅在边军里有,其他卫所、营兵中也有普遍设立。军队里哪能少了侦察兵。

  夜不收需要专门训练,各路在春秋两次进行操练,还要定期进行考核定级,测验弓马、膂力、胆气、谋略等。此外还需要能熟悉山川地理,道路远近险阻,善于书写计算等要求。

  夜不收的主要工作还是刺探军情,参与作战并斩获敌人首级的情况并不普遍,同时也因为侦查任务的隐蔽性需求,出边哨探的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一旦遭遇敌军,通常会被杀死、杀伤或者俘虏,因此他们的军功KPI方式与其他兵种有些不一样。

  核算的标准一般是以侦查的敌情是否准确为主。

  嘉靖24年,题准“夜不收哨探虏情得实,照斩首一颗例,赏银三十两。”

  隆庆元年,题准“蓟镇夜不收,深入虏营哨探得实,如果贼犯保障无失,或挫斩虏首70颗以上,其哨探之人,比照获功事例,升一级;不愿升者,赏银五十两。如出境哨探被贼杀伤,亦照阵亡、阵伤例,优恤升赏。”

  功劳大的夜不收,甚至可以升授世袭一级。

  自然,夜不收当中并不缺乏谎报军情、收取贿赂的通贼小人。考虑到他们的情报如果被错误的传播出去,那么危害后果是很大的。所以,夜不收在执行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被制定了一套详细而又严格的奖惩制度。

  最基本的,比如早前边军里看守墩台的夜不收,如果暂未有任务的,要戴上枷号在墩台上守哨。这措施真是令人无话可说。

  其余还有发配苦寒之地为军之类的说法。

  最炸天的是戚继光,人家的军法森然滴很。凡是行营,夜不收没有亲眼看到贼军、亲自去刺探军情的,回来虾扯蛋的,传递不实军情的,了望失真的,搜索之后遗漏敌人的,影响军事的等等,通通送他两个字:斩首!

  比如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着名兵书,上面记载的夜不收各种失误及搔操作的后果是,斩首、斩首、斩首!

  任谁都知道侦察兵在军事中的重要性,然而,明军里面的夜不收,饷银一般,没比其他兵丁高到哪去。

  夜不收总旗郝尚久在一家农户吃饱喝足,带领小弟们刚出门溜达到大路上,远处奔来一支骑兵队。

  “这怕不是有数百骑?”郝尚久心下着慌。

  虽然西边还有四五个县没被大顺军攻占,但是残余的明军里不可能找出这么大一队骑兵了。

  对方的来历不言而喻。

  “撤退!”

  郝尚久急忙招呼一声,带着十来个小弟快马加鞭,掉头就往回跑。

  樊巡抚还没去剿短毛,先要跟张献忠打一仗了。

  ……

  短毛大统领这次没有简单的遣散俘虏。

  盐兵们没啥用,自然被派去挖坑埋尸首。

  毛葫芦兵们被集合起来,先把几个大头目拉出来放一边。杀是不会的,只是担心当官的会挑拨是非。相对来说,小兵们比较淳朴一些。

  李自成没时间给他们洗脑,直接告知,所有人被紧急征用,不管愿不愿意,今天必须去跟明军打仗。

  抗命的格杀勿论;听话的事后补发五两银子。

  在明晃晃的刀枪威逼下,毛葫芦兵只能认命。

  原管队杨英在投诚一事上表现优秀,现在被临时提拔为毛葫芦兵小统领,负责带领这一支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