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两个臭皮匠

加入书签


  “这大明啊……”

  张道濬听完之后神情复杂,长叹一声。

  李自成忽然兴奋道:“老张,你跟孔有德能不能拉上交情?若有他入伙,革命起码提前两年成功。”

  只要拉拢住孔有德,东江人马至少能掌握一半。到时候去皮岛开个分基地,沿着海岸线架它两百门炮,不信建奴能打过来。

  再加上有李自成协调指挥,敌后抗鞑游击战的效果肯定比毛文龙玩的强百倍。

  只是那边粮草、军械之类的不好解决。皮岛小了点,没法自给自足。

  要么以战养战,抢鞑子抢棒子抢大明,不知道能不能行;要么就靠做走私生意补充消耗,那花的银子就海了去了,李自成暂时养不起。

  张道濬沉思片刻,摇头,“革命军要是有六七万人马,我倒有三分把握。现在根本没可能。”

  “唉,咱实力不够哇。”李自成很无奈。虽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他还是觉得挺可惜。

  接下来,两人再次讨论了下占据上党的可能性。

  围绕上党的一圈都是高山,虽然能通车的大路只有十一条,但是山间小路无数。革命军人手不足,没法全部看守住。

  何况盆地里还有十几个县,也没法一口气吃掉。到时候如果官军内外夹击,后果不容乐观。

  张道濬不看好。

  他说道:“能坚守住历山就不错了。前头在沁水县收夏粮就炸窝了,如今再收商税秋粮,闹的动静实在太大……”

  附近一带在朝中做高官的大户多不胜数。就算贿赂了地方官,还有手眼通天的土豪士绅们往上捅事,根本瞒不住朝廷。

  除非革命军回报给他们的好处能超过人家缴纳的赋税,然而短时间内这又是不可能的。

  占据上党行不通。

  李自成无所谓道:“大不了继续当流贼。东奔西跑是辛苦,但也能洗出去一部分意志不坚定之辈。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原历史线由于闯军崛起过程太艰苦,所以李自成有大批部下战死或叛逃。磨砺过后能剩下来的人都有三个特点:对李自成极其忠诚;有很强的战斗力;运气好。

  如果不够忠诚,吃不下苦的早跑了;如果个人战斗力不行,也挺不过无数次大小对战;在每次恶战之后都能幸存下来,其中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好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只要在十多年转战中活下来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优秀战将。

  张道濬点点头,“咱们进可攻退可守,提前做好对策就行。”

  他又提起了军饷问题。

  革命军起兵以来,其实发下去的缴获分成已经远超十几倍固定军饷了,但是这样不够稳定。

  张道濬认为革命军既然有纲领有路线,最好一切制度都要正规起来。

  李自成采纳了这条建议。

  反正山西老西儿富,随便“勒索”一个土豪,就能收获四五万银子。够吃两三个月。

  万历年谢肇制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买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三晋富家,藏粟数百万石,皆窖而封之。及开,则市者坌至,如赶集然。常有藏十数年不腐者。”

  谢还说“北人不信南人有架空之楼,行于木杪;南人不信北人有万斛之窖,藏于地中。”

  及至清兵入关,山西“民家多有储蓄”。

  这是块宝地。

  “还有就是民政方面……”

  张道濬说革命军作为新兴政权,不能把重点全部放到军事上,同时也要开始培养自己的民政官吏。

  每攻占一座县城就要让他们接管政务,锻炼执政能力。这样将来地盘扩大后才有足够人手巩固成果。不然就只能启用旧官吏了。可那帮人的操守实在不堪。

  李自成完全同意。

  原本时间线李自成高歌猛进时,那些家伙望风而降;等大顺在山海关一败,各地纷纷造反。一群墙头草。

  “道理是没错,可是人手不好找啊……”

  首先要识字。有功名的士子们一千个里面都难得会有一个“投贼”;落魄穷书生的比例也许会高一点,但也有限;剩下就是商人账房伙计地主管家胥吏师爷之类的,人家有正经营生,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