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千军万马避秦王-第2/4页

加入书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突厥人才不敢跟他硬刚,总是避其锋芒。

唱空城计的前提是,你本身必须足够牛逼,让对方觉得你是个军事天才,必然有埋伏。

如果你本身没什么名气还玩空城计……那只能说,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就像靖平之变时,齐英宗敢玩空城计吗?

金兵丝毫不会怀疑有诈,只会毫不犹豫地a上去,闹出六甲神兵那样的笑话。

之后梁太宗与突厥人在渭水订立合约,必然是一个让突厥觉得不至于白跑一趟、但又绝对不敢得寸进尺的合约。

这样一个合约,必然不会是一个谈得上屈辱的合约。

认为渭水之盟是一个十分屈辱合约的,基本上都是拿齐朝的思维方式来套到梁朝身上了。

而后世之所以说渭水之盟对梁太宗是一个耻辱,这纯粹是视角不同的问题。

学霸说自己考砸了,他的意思肯定不是自己考了六十分,而是考了八十多分。

在梁太宗看来,渭水之盟被突厥人打到长安,被迫订立城下之盟,没能在长安打出一波歼灭十万人的大战,这算是耻辱。

跟齐朝那种城下之盟的耻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李鸿运也大致确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尽可能地打,在突厥人面前展露出自己强大的战斗力,让他们惧怕!

只有这样,等武德九年那次入侵时,他才能凭借威慑与突厥人订立渭水之盟,度过这个难关。

……

武德五年。

李鸿运带着兵马,从长安城出发,前往河东。

手下人不断地将军情送到李鸿运的面前。

而凭借着这些军报,李鸿运也很快掌握了武德五年的情况。

这一年的七月,秦王刚刚从中原战场的徐元朗处班师。

而到了八月,颉利可汗就率领十五万骑兵大举进攻雁门,入寇并州,也就是齐朝时的太原城。

游牧民族南下,一般是挑秋季,此时秋高气爽、南方刚刚秋收,此时南下入侵不仅能够扰乱南方的秋收计划,还可以直接从南方获得粮食。

而中原王朝北征,则一般是在春季。

因为游牧民族的命根子在于马牛羊等牲畜,不论是人还是牲畜,往往都会在冬季怀孕,并在来年夏秋生产,这是为了避免来年在冬季生产不易养活。

而在春季时,牛羊刚刚度过寒冬、脂肪消耗殆尽,而春季的水草并不丰厚,要小心地将牲畜迁移到少数水草植物比较丰美的地区,不能广阔地散养。

所以,中原王朝北征选择春季,不仅更容易抓到大量聚集起来的游牧民族军队、牛羊,还可以迫使这些游牧民族在逃亡和迁徙中产生大量的堕胎,沉重打击草原的战争潜力。

而此时即将进入秋季,突厥人自然又开始南下打草谷了。

在梁朝时期,太原的重要性比齐朝时还要更高。

因为太原是整个河东之地的门户。

齐朝时都城在大梁,靖平之变时,太原失陷虽然会导致西北军与京师隔绝,但金人仍旧需要从东面长驱直入、渡过黄河才能直抵京师城下。

而梁朝的京师在长安,一旦攻下了太原,整个河东都将沦陷,而长安直接会受到威胁。

所以,河东也是突厥与梁朝的主战场之一。

此时颉利可汗带着大军,入雁门,攻击太原,而在周边的数百里间,大量的突厥骑兵四处烧杀掳掠、填溢山谷。

而颉利可汗在集中掳掠河东北部时,还派出了数千骑兵深入河东腹地。

而此时李鸿运扮演的秦王,正是要前往讨伐。

“十五万大军,听起来不太好办。

“不过……历史上应该是没打起来吧?不记得渭水之盟以前有大规模和突厥交手的记录。

“此处是何地?”

李鸿运问身边人,很快得到了答桉。

此处是长安东北的蒲州道。

从河东进攻长安的蒲津渡就在这附近,而从蒲州道往北走,就可以一路顺着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的平坦谷地一直来到晋中和太原。

然而就在这时,有快马来报:“报!秦王殿下,前方三十里处发现一支数百人的突厥骑兵,似是刚刚赶到不久,将要开始劫掠!”

李鸿运不由得眼前一亮:“哦?他们还真敢深入河东?好,来五百骑兵,随本王冲!”

李鸿运一骑绝尘,向着突厥骑兵的方向冲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