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羞羞的林文珊与未来岸外休闲渔场计划

加入书签


    与林文珊的兴趣点不同,他一下船以后就开始研究这个号称“海上漂浮餐厅”的岸外休闲渔场。

    这家乌敏岛边上的Smith Marine岸外休闲渔场采用垂直固定方式,把渔场固定在海面上,就像一个浮动的大渔庄。

    其实所谓的岸外休闲渔场的概念有点像大陆国内的“渔家乐”。

    实地看到这个浮动的大渔庄后,顾羽的脑子就在飞速转动:

    等自己的资本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将来是不是也能在新加坡投资搞这么一个海上的综合休闲渔场?

    但不知道新加坡政府对这种项目的审批要求和手续是怎么样的……

    林文珊有个朋友叫阿珍,是这家岸外休闲渔场的一名客服主管。

    阿珍给顾羽介绍,他们这家岸外休闲渔场能获得新加坡政府批准获准试营业相当不易。

    几年前,新加坡几家本地渔场向颁发渔业执照的农粮局提出申请,他们也想要效仿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那里渔农的做法,在渔场上提供休闲活动,就是大陆国内的“渔家乐”。

    新加坡农粮局后来综合考虑后,同意在严格做好环保控制的前提之下,允许业者开展有教育性质的一些休闲活动及简单的餐饮作业,要求经营者在渔业和休闲活动之间做良好平衡。

    他们这家Smith Marine岸外休闲渔场的经营者前几年在向当局提交计划书后,先是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休闲渔场的基本结构,以节省成本。然后雇用拖船将设施拖回新加坡,并连接到公司原有的旧渔场上,组成一座大规模的海上设施,整个前期工程耗资就超过了200万元新币。

    最后这个岸外休闲渔场设施运营开业前,还必须达到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建设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国家公园局、国家环境局和警察海岸卫队等政府部门和机构的要求,还须获得农粮局最后批准,经过层层审批之后,才能开展试运营。

    阿珍介绍,这个项目获批的过程比较曲折。当初,他们老板投资的岸外休闲渔场面积太大,超过了农粮局标准,尤其在一些休闲设施的面积大小上无法同当局达成共识;而农粮局认为,渔场当初的设计难以兼顾渔业和休闲活动之间的良好平衡。

    阿珍说,后来他们最终老板接受了农粮局的意见。因为这里毕竟是渔场,主要业务应该是养鱼,而不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餐馆或是以休闲活动为主的设施。

    后来她们老板多次与当局商讨,加以修整和改善,缩小娱乐设施的面积,设法说服农粮局,餐饮、垂钓等只是渔场的附属活动,最终获得通过,允许开始了试营业。

    阿珍介绍,根据农粮局规定,私人投资的海上渔场面积不能超过5000平方米。现在由于他们渔场的一些面积用来建造休闲设施,能用来养鱼的面积更少,所以他们老板因此打算采取新的养鱼技术,以保障产量。

    因为根据新加坡农粮局规定,每个5000平方米海洋面积的渔场,必须达到年产量17公吨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渔船的许可证将会被新加坡农粮局吊销。

    阿珍说对他们这样的养鱼场而言,17吨的产量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不过近年来东部海域的养殖场经常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的影响,导致养殖的鱼虾死亡,让好些业者血本无归。

    阿珍介绍,他们的这家岸外休闲渔场已经受到过多次影响。就在2个月前,附近海域出现大量浮游生物,导致鱼群缺氧而死,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海上渔场蒙受重大损失。

    所以,他们渔场开始决定用封闭的玻璃纤维养殖箱,取代把鱼养在用渔网制成、放置在海里鱼笼的传统做法。这样一来,即使遇到海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只也不会受到海水变质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