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六章 倭寇之乱-第2/4页

加入书签
    省臣对曰:陛下爱民而预防其患所费少而所利大,臣尝闻倭寇所至人民一空,较之造船之费何翅千百,若船成备御有具,濒海之民可以乐业。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但有司之禁不得不严,先是濒海州县屡被倭害官军逐捕往往乏舟,不能追击,故有是命。

    这些倭寇有几千人,船也有几百条,这已经具备了攻破城市、卫所的较具规模的持久作战抗援助能力。

    为了应对这样的倭寇,朱元章已经准备海禁了,更无语的是,现在朝鲜跟倭寇更近,倭寇首先进犯的就是朝鲜,朝鲜也曾经用过“花钱买太平”的手段,当时的倭寇人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嘛,朝鲜就接受了倭人使节进贡的土特产,赏赐给他们粮食、皮张、布匹等。但朝鲜毕竟国小赏赐的礼物不够分。为此,倭寇才大举进犯大明抢夺大明产品。

    因为倭寇的土特产就那么多,根本不能满足朝鲜百姓的需求。

    正是为了与朝鲜经贸,倭寇不断骚扰大明,进而开拓出赚取利润的需求,摆脱了粮食、衣物的生存性需求。为了让自己不被倭寇骚扰,朝鲜终于同意帮助倭寇销赃,并专门设置了对倭寇贸易城市和机构。

    有人说朝鲜不是决定跟着大明走,这朝鲜的名字还是明朝朱元章给赐的。

    这个是真的,原来朝鲜不叫朝鲜,还叫高丽,宋元时期,由于中原军事的衰落,朝鲜被迫先后臣服于契丹,辽,金,蒙古,基本上可以说与中原断了联系,一直到明朝朱元章在位时期,高丽国王派李成桂进攻大明朝,而李成桂则自作主张,趁机发动兵变,一边攻击高丽,另一边向大明示好,高丽国王下台以后,李成桂自立为王。

    这也是李桂成请朱元章为自己的国家起国号的原因,让朝鲜依附于大明王朝,能够在别的国家来犯的时候出面替自己解决,毕竟,自己国家国小人少,势单力薄。

    但是后来朝鲜为什么和倭寇好了,那是因为李成桂也不是好东西,他看到洪武六年的时候,徐达败于北元之手,跟着立即就和倭寇眉来眼去,说白了就是个投机者。

    正好朱元章那个时候也下旨,专心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就没有去管朝鲜,这朝鲜以为大明不行了,就更加抱住了倭寇的大腿。

    只是时代不一样了,朱朗已经决定洪武十年四月正式出兵山东,要在山东为起点,用一年的时间,剿杀倭寇,跟着以倭寇为根基,杀向倭岛,朱朗的意思就是要占领倭岛,拿下倭岛的金银矿。

    当然了,在此之前,朱朗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明代皇帝都喜欢做的事情,也是那位朱檀爱做的事情,就是迷信...朱姓皇帝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都十分的相信神仙,长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道教在有明一代备受统治者崇奉,而且明代许多皇帝与藩王的死亡都与崇道有一定联系。

    明初,明太祖朱元章因道教阴佑社稷的功用而推崇道教,道教借势开始迅速发展。

    明代皇室对道教的崇奉,极大地传播和推广了道教,对明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之,皇室与道教的互动,开创了道教在历史上的新局面,对道教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明太祖朱元章在与群雄角逐时就积极争取道教的支持,赐赏频繁。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章就命人寻访天师,多次礼请招揽,而且下令只要是龙虎山的宫观及供器等物,不得加以破坏。

    明太祖朱元章即位之后,对道教作了扶持,对道士更是加以重用。道教在民间,尤其在江南一带有很大影响力,其通过攘灾祈福、施符斋醮等方式稳定百姓,符合了朱元章巩固统治的需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