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养猪,到底是集中养殖还是散养?-第3/4页

加入书签
    兴安俯首离去,然后去找了正在忙于案牍的于谦。

    “陛下这不是刚回京吗?”于谦写完了自己对讲武堂庶弁将和掌令官的课题本的批注,眉头紧皱的说道。

    兴安认真琢磨了下笑着说道:“咱家和陛下说起了襄王就藩之事,才来请于少保。”

    于谦一愣随即说道:“宗人府事,你差人去寻礼部尚书胡濙来。”

    兴安笑着说道:“另外有人去了。”

    于谦站了起来,来到了聚贤阁的二楼,在御书房见到了皇帝,没过多久,又见到了胡濙。

    “皇叔想要就藩,朕打算让他们留在京师好了。”朱祁钰十分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决定,但是这个决定让两位重臣都吓出了一生的冷汗。

    “他们在地方也要执行藩禁,还不如就住在十王府内,也免了再发生类似叛乱之事,惶惶不安。”

    把龙子龙孙们,都拉回京师,是朱祁钰早就有的想法,上次藩王就藩,还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候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事实上,自洪武年间诸王就开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俸而不治事,本就无职无权,何必再在地方滋扰百姓呢?就留在京师,跟朕共享治平之世不好吗?”

    大明的藩王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洪武年间,真正的藩王。

    在洪武初年,诸王还有五千到三万不等的兵马可供调遣,在外敌入侵之时,有掌所辖府州县大小一切事物之权力,抵御外敌。

    第二阶段,到了洪武末年,朱元璋就开始了着手削藩,王贵而不临民,限制藩王的权力,并且不让藩王在新帝登基的头三年回京祭祀。

    这也是为何朱棣派了三个儿子回到南京,祭祀朱元璋的原因。

    而后到了永乐年间,朱棣又经过了多次的迁王府之地,削弱各府护卫等行为,彻底剥夺了藩王的兵权。

    一直到了宣德年间,剥夺赵王府卫,开始第三阶段的养猪模式。

    大王摇身一变变成猪王爷,权力早就丢的一干二净不说,连出门都不能,否则就会引得申饬,藩禁制度一直持续到了明末。

    事实上,到了此时,封藩制度,已经没有了国初的时代背景,更没有了任何的好处。

    除了给各地投机者造反的大义之名以外,没有丝毫的用处了。

    胡濙和于谦看了一眼,他们才知道,陛下准备了这么一件大事,废封藩制。

    胡濙俯首说道:“太祖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群臣对曰: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

    胡濙首先指出了封藩是祖宗之法,而且指明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封藩主要的原因还是各地不服王化,一些人眷念前元之纵,外有北元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各地藩王领兵,好定朱家之天下。

    胡濙认真的想了想说道:“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迁了宁王的府邸至南昌府,又将齐王父子,谷王父子贬为了庶人,周王,代王,辽王相继获罪,被削了护卫。”

    胡濙的意思很简单,其实太宗文皇帝削藩削的比建文朝更狠。

    但是太宗文皇帝的削藩是有条不紊,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是不见血的,并且文皇帝是马上皇帝,自然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