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安排-第2/3页

加入书签
        “按的意思,让宁夏沿着黄河向北括地,与东胜卫相连,令整个黄河为朝廷所用,至于鄂尔多斯之地,就是朝廷最好的牧民地。我想将这里定位朝廷的牧场,只是太仆寺-----”

        说到这里。周梦臣只能摇摇头。

        真要说起来,大明并不是没有马场,后世鼎鼎大名的山丹军马场,也是在大明的控制范围之内,但是这个马场对大明贡献了多少马?几乎忽略不计。

        是这里环境特殊,在后世是好马场?而在明代不是?自然不是。是太仆寺整个养马体系与养马政策都是烂的。

        杨博说道:“我会按你的意思来办。不过,你要知道,真正决定这里命运的,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北京。”杨博叹息一声,说道:“你的安排不错,按你的办法,大同镇,山西镇,陕西镇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多了一个青城镇,东胜镇。军费能节省十分之一。朝廷可以大大松一口气。”

        只能节省十分之一的军费,看上去不多。但实际上并不少了。大明每年实际军费支出在千万两上下,而且仅仅是一个约数,因为坑爹的大明财政体系,根本给不了一个准确的数字。很多粮食都是河南运到边关的。其中耗损什么都不好估算。

        能节省一百万两,这是大同镇一年的经费。

        而且影响力也不仅仅是百万两那么简单。最少,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宁夏镇东部,大同与山西北部,全部都不会受到交战的影响。

        从此就能安享太平了。

        有了太平,才有了经济增长。边境的经济实力增强。对边境形式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甚至让整个北方的经济都松了一口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杨博是完全赞同的。

        但是事实正如杨博所言,决定这一切的权力,不在他们手中。

        周梦臣心中暗道:“此次回京,也有一场大仗要打。”不过他随即将这个年头放在一边了,他有信心说服嘉靖,在大好形势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毕竟嘉靖是一个聪明人。正因为聪明才可以沟通。可以沟通才能说服。而且周梦臣已经不止一次说服过嘉靖了。

        周梦臣说道:“此事我到了京师自然会处置。再说军队的安排。我意将大同镇北迁,大同作为后方,留下大同五位作为后备军。其余九个卫所,与五万骑兵全部在这里安置,青城作为统治核心,孤悬于外,周围都是草原,最适合骑兵,五万骑兵再加一两个卫所,在这里就可以了。其余的卫所,沿着黄河一线布置,以黄河为大明的屏障。或许九个卫所不够,可以酌情增加几个卫所。反正如此此事一成,山西镇,陕西镇都是要裁并的,不怕没有兵源。总体上来说,在塞外各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就是五万铁骑,由驻扎青城的总督或者巡抚直辖。另外一部分就是各地卫所,这是守军主力。人数要多一点。另外一部分,就是各部落兵。如果用好。能减少朝廷军费负担,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是增加了敌人的力量,所以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弥合蒙汉矛盾,令蒙民与汉民皆为朝廷之民。除却这些还有一点,杨兄需要注意,杨兄是知道我在大同所实行的卫所制度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