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没有时间了-第2/3页

加入书签
        到时候,就要看朝廷上怎么说了。

        甚至朝廷对倭寇的成分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还是两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江南这地方方言众多,对于外地人,很多话都听不懂。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倭寇还是外地人本身就是很难区分的人。特别是日语单单从语音上来说,说是中国方言一种,也未尝不可。

        其次,说倭寇好推卸责任。毕竟倭寇的事情由来已久,最早能追溯到元朝。所以出了倭寇地方官很好推卸责任。但是,如果说出了大量百姓从贼,朝廷就要问了。这是你治下百姓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你在当地横征暴敛?激起民变。

        有些事情能解释清楚,有些事情不能解释清楚。

        为了防止自己出现如此的尴尬事情。最好一口咬定,是倭寇,全部是倭寇。

        所以,张经如果将倭寇之中有大量民人的事情翻出来,也未必有用。甚至有害。

        周梦臣而今看明白之后,也只能悠悠一叹,心中虽然有兔死狐悲之念,但也无可奈何,如果他在北京,或许还能使上一把力气。而今他在大同,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对了。”藤祥说道:“朝廷之中已经商议接替张经的人选了,徐阁老推荐了大人。大人也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周梦臣一愣,随即淡淡的说道:“知道了。”

        周梦撤从这一件事情上,知道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徐阶准备放弃张经了。

        张经在江南将当地士绅得罪惨了,而徐阶是松江人,他也不能完全忽视家乡父老的呼声,更不要说,江南士绅本身就是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力量。否则赵文华与谁联合搞张经的?

        徐阶如果不采取行动,恐怕就要面对着江南士绅为严嵩拉过去的窘境。这对徐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无他,大明向来以乡党为要。严嵩这边对江西进士从来视为子侄,加以提携。

        甚至有江西进士看不上严嵩的为人,不附和严嵩。被严嵩叫来厉声训斥:“乡里子何为?”老家的臭小子想干什么?

        前户部尚书王杲为了家乡水灾的赈灾款,不惜与夏言决裂。方钝对湖广后辈都很照顾。杨博更是将蒲州同乡张四维当成衣钵传人的意思。这是文官要遵守的共同道德。

        徐阶也是如此。

        如果闹出徐阶家乡的人都不支持徐阶,对徐阶声望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

        这也是徐阶在两方权衡之下,只能放弃张经的原因。

        第二件事情,徐阶不肯失去了对江南的控制。而今夹袋里面也没有什么人了。

        毕竟江南而今的局势,非一般人可以料理的。估计徐阶夹带里面的人,清流读书人居多。但是能分忧解难的人却是少了。在地方上有出色的成绩的人,更少了。周梦臣也就脱颖而出了。

        虽然周梦臣与徐阶之间有些矛盾。但是双方从来没有撕破脸。按理说也是在同一阵营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