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买地(二)

加入书签


  忙活着做冬衣、絮棉被、渍酸菜、下大酱、晒菜干,刷洗旧家什,拆洗旧棉衣棉被,夏家人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几乎称得上是脚打后脑勺。

  夏雪娇带着一拨人在屋里做绣活儿,帕子、荷包、扇套、小绣屏,忙得不亦乐乎。

  夏稻花他们还要做辣白菜和酸萝卜。

  搬搬抬抬、洗洗涮涮、按比例撒了配料,还要玩了命地搅拌,直到把所有的菜都拌匀,才能歇一歇,累得浑身是汗。

  同住一个大院里,房东家和胡家、赵家,看着夏家人这样热火朝天,也忍不住跟着心动起来。于是几家人也跟着忙活起自家的事情来。

  虽然土地还没有着落,今年过冬的准备,倒是做得足足的。

  合伙看了小溜一个月,一直没找到合心意的土地,夏老爷子和周氏心里发急,忍不住给牙人悄悄塞了一把铜钱,央求他多想着些自家的事,有了那合适的地,记得给家里人留一留。

  牙人得了额外的好处,也开始额外卖力起来。

  终于在飘起来第一场雪的时候,给夏家人找到一处中等良田。

  地不大,满打满算,连边边角角都算进来,也只有将将二十六亩,位于距离吉祥县最近的一片郊区:凤尾村。

  这凤尾村里出美人,当年出过一个先帝的娘娘。

  当然,出身低微,位份不高,也没受宠几年就方华已逝,但老百姓不管这些。

  几百年前出来个娘娘,他们也能津津乐道。

  更何况这一位飞黄腾达,还只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娘娘做了娘娘,娘娘的家人就从凤尾村搬走了,搬进了京城里,住进了娘娘在京里给置办的宅子。

  但凤尾村出美人的名声打出去了。

  村里人也就不像别处那么歧视女孩儿,反而对男孩女孩都一样珍重。

  这村里的女孩儿,出落到十三四岁,便有那大户人家来这里相看。若是遇到那模样性情都俊俏灵秀,十分出众的,便会郑重地纳了去做妾,甚至迎娶进门。

  而村里人也会随之搬走。

  舍不得故土的,便会搬进吉祥县里居住;

  舍不得女儿的,便会搬到女儿夫家所在的城池居住。

  因着这么个从那位先帝宠爱过的娘娘留下来的传统,这村里才会有土地出售。

  夏家人去看过之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夏老爷子和周氏便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将这块地买了下来。

  只是这地的价格,却不算便宜。

  若是按照北关村的行情,一亩好田,也才值四、五两银子而已。

  但在这凤尾村,这一亩地,竟然要价要到了十两银子。明明只是中等田,竟然要出来了上等田的价格!

  夏家人一听就有些不愿。

  牙人却悄悄告诉他们说,这价格虽然虚高了些,但却只是比行情价高一点点,砍价能砍到八两银子,就已经到底了。

  因为这等质量的地,若是在夏末秋初的时候,能卖到十二两银子一亩。

  这家人是赶着搬家,处理得急了,才没有喊到十二两。

  夏家人皱着眉毛算了账,若是按十两银子算,这二十六亩地,就得二百六十两。还不算给牙人的佣金,和到官府上契的时候缴纳的税费之类。

  若是能砍到八两银,那就是二百零八两……

  只是那家人虽然急着卖,夏家人也有几分急着买,一来二去地,最终只砍到了九两银子一亩地的价格,只是原本那家人在田边的房子,就算作添头,送给了夏家人。

  连土地带房子,花了二百三十四两纹银,上红契、交税费,给牙人佣金和感谢,花了四两银。

  这份钱掏了出去,老两口儿的钱袋子,眼瞅着就要见底了。

  老两口儿又是激动,又是肉痛,心情十分复杂。

  二十六亩地,就算只是中等良田,每亩地只能打二百斤粮食,老夏家一家子的口粮,也差不多出来了。

  老两口儿考虑这事儿的时候,仿佛全然忘记了夏家人已经分家了的事情,还是把一大家子放在一处考虑的。

  只是,若是单纯指望着这片土地的收成,却是不够的。

  因为打了粮食本身还要交税纳捐,徭役赋税,样样都得从这田地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