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悔不当初

加入书签


  三老爷夫妻俩,双双丢了性命,随身携带的财物,也都被山匪抢走了。

  只两个忠心的下人,护住了三老爷的一个五岁的嫡子、一个七岁的庶子、一个十岁的庶女,拢共就这三个血脉后人,一路乞讨着,回到了花枝县。

  而因为那小媳妇儿的娘家近乎偏执的坚持,也因为这个大家族的靠山倒台,县衙开始吃完原告吃被告,两边收好处。

  再后来,县衙的捕快在调查中无意发现,那被休了的小媳妇儿的死,果然有蹊跷。

  仵作验尸之后,发现那小媳妇儿竟然不是自杀!

  死因竟然也不是溺水。

  小媳妇儿生前最后见过一面的前夫,有重大嫌疑。

  最关键的是,这大家族的油水,比那小媳妇儿的娘家丰厚太多了.

  他们的靠山又一个丢了,成了老百姓;另一个丢了命,不知去哪里投胎去了……

  于是,衙门上下,干脆把压榨油水的重点,放在了他们家。

  几次三番地操作过后,花枝县的县官和底下的吏员们,都尝到了甜头,贪心也越来越重了。

  再加上,因为大老爷的儿子说过几句抱怨的话,县衙里的人十分担心,倘若将来大老爷起复了,恐怕会报复他们。

  这波人见了金子银子,那是比亲爹还亲。至于说什么皇帝、什么律法,统统都忘到了脑后。

  只要拿得到银子,他们的胆子,可以比天大。

  为了永绝后患,也为了干一票大的,他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利落地将杨家全族一大家子人,全都以“通匪”的罪名冤枉入狱了。

  重点是,入狱后,顺理成章地把他们的家产、族产、乃至祖产,全部“没收充公”。

  当然,这个过程中,他们中饱私囊,私下里分掉的有多少,就没人知道了。

  因为这个案子,花枝县附近几个县城那些有钱财资产,却没有势力的大户人家,都深深战栗,再次领会了什么叫做“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于是,大户富户们,纷纷开始找靠山、抱大腿,有些甚至带着土地“投献”到官宦人家,倒是让举人老爷们的身家水涨船高起来。

  而得知了这件事情始末的富户们,也都开始教诲家里人,万万不可与亲家交恶。哪怕闹到和离的地步,也要好聚好散,心平气和。

  安抚好了对方,才不至于闹到衙门里,反而给了衙门里某些凶神恶煞,侵吞家业、阖族灭门的借口。

  再后来,这桩案子渐渐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再有人关注。

  但当时杨家问斩的那些人口,那流淌了满地的鲜血,却让整个花枝县人,乃至于花枝县相邻的几个县,都沉默了好几个月。

  听说杨家人阖族蒙冤入狱后,那“跳河自尽”的小媳妇儿的娘家人,也决定不再告,全家连夜搬走了。

  至于这家人到底是真的搬走了,还是发生了别的什么事……

  夏金花不敢问,夏大郎也不敢说。

  夏大郎跟戴父提起这个案子,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若是不能好聚好散,双方的结局恐怕都不怎么样。

  但夏家对金花爱若珍宝,戴三郎又做出了这种兽行,若是告到衙门里,重刑之下,戴三郎绝不会不招,而这种违背伦理的大罪,即便戴家人肯使钱,也绝不会判得太轻。

  更何况,若是衙门枉法,夏家人也不会善罢甘休。

  这样下去,说不定花枝县的杨家灭门惨案,就会在戴家重演。

  戴家虽然有些拉拉杂杂的远房亲戚,但真遇到事能为他们豁出命来的,怕是也不多。

  论家族人口,不算大户,论权势地位,也没什么依仗。只不过有些省吃俭用、机缘巧合得来的资财,有些慢慢积攒起来的田地……

  这不恰好是那上等的肥羊?

  戴父被夏大郎的分析,惊出来一身冷汗。

  仔细想想,便知道夏大郎说得不错。

  自家人没什么依仗,在乡下做个土财主也就罢了,这若是入了衙门的眼,岂不是送上门去任人宰割么?

  与阖家灭门,财产尽失相比,仅仅通过和离,送还嫁妆,保守秘密,就能免去儿子的牢狱之灾,已经是自家占了大便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