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府衙行动开始

加入书签


  虽然在冷口,他和万丹伟征一起简单的结了盟,但他和对方都心里清楚这个盟约有多脆弱?

  两人之间的是无奈的利益的结合。

  毕竟,他周大虎如果没有俘虏对方的话,对方是不会和自己有交往的。

  这也算是城下之盟,对方忠心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实力。

  ……

  返回自己的暂时住处,他开始书写奏疏,将信件的事情,向朝廷汇报,同时,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考虑也写了进去。

  做好这一切,他亲自将写好的奏疏和信件包好,准备让龙门所的驿马送出去,突然他想到了一件事情。

  他又走回桌椅前,又单独给崇祯皇帝上了一份密疏,将自己的一些打算和请求,上报崇祯皇帝。

  很快,一匹塘马飞奔而出宣府龙门所,朝京师方向而去。

  第二日。

  周大虎带着两万三千兵马和一千夫子,浩浩荡荡回转宣大。

  在路上,他已经知道,宣府总兵挂镇朔将军印的李国梁已经辞职,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已经上疏谢恩了。

  就是不知道,朝廷兵部、吏部会推出什么人。

  会是保定总兵董用文吗?

  但这都不是他能所干预的,安心等待就好。

  同时他也很期待,将要和明末名臣卢象升卢公见面共事,与有荣焉。

  ……

  彰德府。

  知府衙门。

  知府宋时正忙得焦头烂额。

  从九月初,得知清军已经退出了大明境内后,他就重新启动了新的革新。

  其中的重点就是打击豪右劣绅,并且重新丈量所有的彰德府田地。

  不先打击这些豪右劣绅,就无法开始绘制新的土地鱼鳞册,编定新的人口黄册。

  清军入塞的这些天,他并没有闲着,一直派有一些心细之人以游方货郎的身份,在暗中游走乡里,收集各个方面的情况。得到的情况确是有些触目惊心。

  第一家当然就是彰德府的赵王府一系,二百年来繁衍无数,其许多子弟分封彰德府各县,以及府外各州县,远的分封到了山西、陕西等地,当然最多的,还是彰德府和河南中原之地。

  除了一些郡王,还有不少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一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还有一些皇女的爵位,如郡主、县主、乡主等等,他统计了一下,光彰德府就有二十几人,一年下来官府不算赵王府,支付的皇亲国戚禄米,就有数千石,竟占彰德府一年府库留存的一半还多。

  盘完账目下来,彰德府还历年欠下这些皇亲国戚数千石粮食。

  但是他却从下面汇报的情况中得知,一些底层的皇亲宗室,却是生活困苦,甚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是这些吃朝廷禄米的皇亲宗室,也是贫富不均,生活差距巨大。

  如此情况,怎能不让宋时气急?

  更有那缙绅望族逐渐演化为乡宦豪强,势力嚣张、横行乡里的局面,这些人,家族坐拥,多则田地上千顷,少则数百顷,而鱼鳞册上登记在册的则是只有三分之一土地数目,甚至更少,隐田极多。

  这些人,出则前呼后拥,几十人上百人,行人畏惧规避,邻里忍气吞声,不敢发一言。

  平民百姓,有一半都是成了对方佃户,租种这些乡宦豪强田地,而租子竟要租种田地收成的一半,有的甚至更多。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人无地,竟然还要缴纳田赋。他宋时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乡村、县城、府城,都有一些乡村无业游民和流氓虎喇,不事生产,整天在乡里、县、府城各地游荡,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搅得到处鸡飞狗跳,四处不宁。

  治安败坏,人心惶惶。

  这些都得一一改正不可。

  宋时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来人,去请彰德卫阎应元阎知事,就说我与他有事相商。”

  一名衙役应声而去。

  彰德卫经历司经历王庙鱼由于岁数较大,不适合做跑腿的事情,便一直在彰德卫坐镇。

  不一时,一名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大汉就到了知府衙门。

  阎应元抱拳一礼道:“不知府尊叫下官有何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