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回归

加入书签


  看着眼前老者和一群老弱妇孺,周大虎沉吟片刻,定心而道,“老人家,我等不是官军,乃嵩县天王寨民兵,你等不必害怕,我不会做出杀害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之事。”

  “你等老弱妇孺在此只会饿死、冻死,甚至被百姓报复而死,你们跟我回林县去,贼寇滥杀无辜该死,父母妻儿无罪。”

  老者听着这些话,怔怔愣在那里,半响之后才反应过来,立即嚎啕大哭,拼命磕起头来,嘴中已语无伦次不知在说些什么。

  周大虎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跪在这里拼命磕头,心中泛起阵阵酸楚,眼中也控制不住想流眼泪。世道苍艰,竟至如此。

  老人起身回到人群之中,不知说了些什么,人群一阵骚动,稍息便被老者制止,便领着人群向周大虎走了过来,远远地齐齐跪地感谢活命之恩。

  大股贼寇逃走了,但是还有不少散贼余寇,除恶务尽、扫荡要净,周大虎把战兵营撒了出去。

  数天后,各支小队带回几十颗贼寇首级,少量钱粮。

  周大虎不愿和文官县老爷打交道,派人通知了一声宋时,静候宋时到来准备回新家——目标林县。

  ……

  大明崇祯六年十一月初。

  一支行走齐整,军纪严明如一的军伍行走在山间小道上,后面则是一些老弱妇孺和挽马骡驴驮着东西,向林县方向前进。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厮杀,战火的洗礼,生死的考验,原来的山寨民兵已是脱胎换骨,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一个个变得更加自信沉稳,浑身透出一股无法言明的、让人生畏的气势来。

  回家的路总是走的特别轻快,原本需要十天的归家的路程只走了八天就到了,归心似箭,的确如此。

  林县至彰德府的一处岔口,宋时和周大虎辞别。

  “多谢宋先生这一个多月的辛劳帮助,大虎再次拜谢!”周大虎对着宋时深深一礼。

  宋时急忙上前伸手拦住,“本分之事,何以感谢。”

  经过这段时间接触,他心中越发喜欢这个十八岁的年轻小将,做事沉稳、有序、处事不惊,颇有大将风度,更重要的是会练兵,手下有这一批精兵良将尤为难得。

  朝廷暗弱,武力不彰,卫所籍兵已无能用;世家将门,全无勇武热血,都是利字当头,利益为重;军中选拔已经流于形式,军中满眼皆是福荫之将。

  宋时觉的能战之将,还的是从山野走出来的像周大虎这般的穷苦之人,悍不畏死之人才行。

  宋时觉得自己想远了,回过神来。

  “大虎多保重。”宋时拱手一礼道别后,和两名书吏翻身上马沿着官道驰向彰德府。

  寂静的林县小县城已经不同往日,一片喧闹繁华,城里城外人声鼎沸,近万人的到来,使这个刚经历战火,破败的县城立即焕发了无限生机。

  这半个月是余大成上任以来最高兴的时候,周大虎山寨近万人民众的到来,立刻使县城有了人气,有了人气,便会有财气,有了财气,就有税收,有了税收就可以为百姓做一些事。

  朝廷因贼乱战祸免本地税赋三年,提前有了税收就可以由县衙调配。自己想做的事,就能做了。

  此时,知县余大成和山寨众人站在县城门前,迎接周大虎的到来。

  随着周大虎山寨众人的到来,林县的人口和力量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林县编户三十五里,每里一百一十户,十户为一甲。是每110户编为1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其余100户则称为甲首。

  此次贼祸,林县人口三千八百五十户,约有人口两万多人,下降到现在约不到一万人,如此一来,周大虎山寨众人占本县人口超过一半,他这个县太爷怎敢不来迎接。

  尤其是其手握兵锋,年纪轻轻,自己今后会多有依仗此人,他牢记那一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周远山和老婆杨金花、几个山寨主管钱时来、王庙鱼、田原、贾木青、牛大有……等人,站在城门前不时抬头远眺。

  “来了、来了……”山寨众人开始欢呼起来。

  远处,一队队人马慢慢出现在众人眼前,接着是一队队辎重车辆,后面是一群老弱妇孺相互搀扶着缓缓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