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舆论造势 (二合一)-第2/3页

加入书签
    不通教化,对方意识到不到科举带来的阶级上升价值,那么这样做问题还不明显。但安南早在千年之前汉朝时期,就已经接受过儒家文化的洗礼,这样做必然会引发士大夫情节的抗争,不愿成为低人一等的奴仆。

    汲取前车之鉴的教训,给西南土司一条融入大明的渠道,会极大的降低统治成本。再用数代人上百年的同化努力,提前百年去完成改土归流,这样才能成为永固的国土!

    听到沉忆辰这句话回答,赵鸿杰算是心里面松了一口气,看来西征收复故土的这项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时冲动就贸然行事。

    “既然向北你有了主意,那我就不再多言,西征大业要是成了,定然流芳百世!”

    “希望能成功吧。”

    沉忆辰笑了笑,毕竟故土已经丢失了八百余年,哪怕后世清王朝收复回来,也是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仆后继灭了准噶尔汗国,才算正式奠定了版图。

    这点就跟隋唐灭高句丽,明灭麓川的过程一样,需要靠数代帝王的接力,才能完成最终的天下一统。沉忆辰无法保证后续帝王的想法,他只有凭借一己之力用余生去完成这桩大业。

    简单的与赵鸿杰又聊了两句,沉忆辰便准备离去,同时脑海中开始谋划,该如何召开内阁会议说服众阁臣,对自己这个“裂土封王”的疯狂想法达成意见统一。

    毕竟沉忆辰可以提前预知,这项提案必然会在朝堂之中遭受极大阻力。先不管文官集团跟司礼监那便如何,内阁形成共识才有推动廷议通过的可能性。

    不过在这之前,沉忆辰还要做一件事情,那便是掀起舆论攻势为自己的谋划助力。于是在回到马车上后,他立马嘱咐等候已久的卞和道:“卞先生,有一件事情需要麻烦你跑一趟。”

    “东主,尽管说。”

    “你前往《文报》的总部,让何闻道在最近几期报纸上,尽量多刊登当年唐末丢失西域跟河西走廊的历史,另外着重描述归义军的忠诚以及汉民祈盼中原天兵的渴望。”

    当初沉忆辰让何闻道创办的《文报》,如今已经成为京师乃至于大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影响力在整个士大夫阶层可以说执牛耳者。

    沉忆辰有过后世的历史经验,深知舆论攻势跟民族主义兴起带来的威力。甚至可以这么说,压根就不需要自己扇动,仅客观让百姓万民们知道,当年那段西域沦陷的历史,以及诸如北庭都督府、安西都督府的悲壮,就足以调动起他们同仇敌忾的决心。

    沉忆辰这么多年朝堂斗争下来,已经让他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谁掌控了天下大势,谁就能无往而不利。

    舆论,就是“势”的一种。

    “是,属下这就去办。”

    “裂土封王”的谋划,沉忆辰这几个月时间里面,已经跟卞和在府中商讨过数次。对方态度从最开始的反对,到逐渐接受,再到坚定支持。

    听到沉忆辰这段交代,卞和瞬间就明白东主在诏狱中跟忠国公石亨达成了“合作”,现在谋划推进到了执行阶段!

    有了沉忆辰这支背后大手的推动,接下来几日京师掀起了一股讨论收复河西走廊跟西域的浪潮。

    不仅是《文报》上面出现了各路文章,密集科普那段过去的历史,让大明百姓明白这并不是什么陌生的异族土地,而是承载着先辈们的鲜血跟荣光。

    就连街头巷尾、酒楼茶坊等等说书人,都编好了各种段子跟故事,讲述着失土的惨烈跟悲壮,引发各方人士的同仇敌忾!

    大明这边正在发酵着西征舆论,整个北疆却处于一片战云密布的局势之中。

    顺义王勐可得到了朝堂的密令,允许他主动攻伐朝鲜拥有属于自己的地盘。面对这份谕令,勐可差点没喜极而泣,要知道这些年他看似身份尊崇,得到了大明册封“顺义王”,还继承了蒙古大汗的头衔。

    可事实上却被辽东军给严密监视,过着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身份越尊崇,归顺的部族兵马越多,顺义王勐可心中就越是不甘。明明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草原至高无上的可汗,却为何屈居在明朝一个都指挥使的管辖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