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处理完毕-第2/4页

加入书签
    沉忆辰对于阳谷县官吏的办事效率并不放心,王能等人就是去督促跟监视的。同时让他们在姜沛的身边,也能时刻给他带来一种危机感,不敢动什么歪心思。

    “小的明白。”

    王能立马招呼几个矿工,跟随在姜沛左右一同返回县城衙门。

    望着阳谷县官吏远去,卞和这才开口说道:“东主,县衙余粮必然不多,无法长久支撑数万灾民的消耗。”

    “另外追缴三大家粮税,恐会生出事端,得做好后手准备。”

    “卞先生有何建议?”

    沉忆辰明白卞和忧虑的事情,这也正是他自己担忧所在。

    论起地方亲民从政经验,沉忆辰远远逊色于卞和,他没有强装一副运筹帷幄的模样,而是选择向对方请教。

    “征集粮草为第一要务,如若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一切谋略计划如同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崩塌。”

    “没错,可按照阳谷县的情况来看,整个山东地界的余粮都不乐观,很难从其他地方大规模征调粮草。”

    这次山东张秋镇的黄河溃堤,兖州府、东昌府、济南府、济宁府、泰安府都受到了波及,可以说大半个山东地界泽国千里。

    沉忆辰相信阳谷县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山东地界的普遍现象,否则在运河两岸就不会看到如此多逃难河北的灾民。

    想要从山东其他州县大规模征调粮草,几乎不可能。

    “东主,我们可以把目光跳脱出山东地界。”

    “运河?”

    “是的,运河上不仅仅有官府漕运,还有民船运输北上的米粮,我们可以拦截下来大量收购!”

    明朝大运河以运输征粮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整条运河就没有其他商贸活动。

    每年江南的秋收时期,只要不是遭逢到大规模的灾难,粮食都会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阶段,从而拉低了米价。

    很多大商户就会趁着这个时机,大肆收购便宜的米粮运输到北方售卖。同时冬歇期的农户们,也会选择在这个阶段运粮,赚取些银钱补贴家用。

    如果能直接在运河上收购米粮,不但解决缺粮困境,甚至还省去了长途跋涉陆地运输的损耗,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却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沉忆辰的面前,那就是钱从哪里来?

    因为名义上沉忆辰是来治水的,赈灾并不在他的出使任务范围之内。而实际上治水却与赈灾一体,如若处理不好灾情,治水之事根本就无从谈起。

    靠着一群马上就要饿死的灾民去大修水利,那不是开玩笑吗?

    但朝廷拨付的水利款项,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到位,佥都御史也没有全权掌控一省财政的权利。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沉忆辰现在这般指令阳谷县众官吏,都能称得上是越权了。

    “阳谷县存银恐怕也不多,支撑不起大肆收购米粮。”

    沉忆辰面露难色,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这里数万张嘴。

    “东主可用整肃吏政的理由,召集山东布政司官员到阳谷县议政,再由他们去征调各州府存银。只要能撑过这段时期,朝廷户部、工部的水利银就会到位,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卞和不愧担任幕僚多年,很快就想到了解决之法。既然没有直接权限去调用一省财政,那么就用间接迂回方式达到目的。

    权力这东西永远都是自下而上的,只要能拿捏住山东布政司官员,就能让他们听令行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