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退兵,虫豸乱舞-第2/3页

加入书签
        基于这个原因,诸葛亮是需要对此次北伐做出总结性报告的。

        好在,这一次北伐总体上算是小胜,攻下了凉州三郡,这也是后刘备时代,季汉第一次攻占了魏国的地盘。

        不过季汉方面也折损了两员二代目大将,还阵亡了近万士兵,比起出兵前夸下的“攻取陇右、全据凉州”口号,这战果有些差强人意。

        可以预见,朝堂间必然会都有相当大的非议。关兴的阵亡还好应付一些,张苞的阵亡……不好交代。

        张苞是桓候张飞的儿子,两位皇后的哥哥,刘禅的大舅子……

        诸葛亮甚至可以预见自己将会面临何种程度的政治责难。为了给朝廷――也就是陛下和皇后一个合理交代,就必须确定最直接的几个责任人是谁,谁该对渭水之败负责。

        毫无疑问,天降大雪,渭水成冰是主要凶手,这导致了汉军瞬间陷入以少打多的窘境,并直接导致了关、张二将的阵亡。

        也就是说,老天是第一责任人,诸葛亮自己是第二责任人,魏延是第三责任人,因为他没能阻挡住夏侯霸和郝昭来支援的兵马。

        虽然的确不太好交代,但诸葛亮心里其实没多大压力。

        因为有马谡在凉州大胜托底,因为看到了北伐胜利的曙光,所以他此刻心情并不沉重,相反还有点小激荡。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

        非人力所能掌控也。

        思绪翻动间,诸葛亮径直来到案台前,铺开了一张蔡侯纸,提起笔来,一时却不知写些什么好。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只会种地,不会打仗……”全部划掉!这么写有些过于儿戏了。

        “先帝创业未半,花光预算……”不妥不妥,划掉!这段上次在出师表里已经写过了。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嗯,这段可以,继续……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二三年耳,然丧张苞、关兴、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