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罗贯中的落幕(三更)-第2/3页

加入书签
  朱允炆倒了一杯茶,递给罗贯中,道:“先生想问的是,朕为何认识你,为何看过这《三国志通俗演义》,又为何知道《水浒传》便在你那里吧?”

  罗贯中肃然地看着朱允炆。

  没错,这是自己几个月以来最大的疑团。

  罗贯中很清楚,在唐氏书坊之外的初见,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在这之前,自己不认识皇上,皇上也不可能认识自己。

  但,他知道自己,而且熟悉自己所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是如何都解释不通的。

  罗贯中时常都会想起这些事,最终都陷入无尽的疑惑。

  朱允炆思索了下,看了一眼门口,然后对罗贯中说道:“朕做过一场梦,梦到几百年之后,人们依旧拿着先生所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谈论着三国,不过那时,这本书的名字为《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梦?”

  罗贯中疑惑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起身,背负双手,沉声道:“先生就当它是一场梦吧,其实,先生可以记住,三国大作,几百年不衰,为后世之人称赞不已。”

  “果如此吗?”

  罗贯中笑了起来。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没错,虽然先生尊刘贬曹的写法,惹了不少人愤愤不平,但先生之才与此三国之作的伟大,任何时代都无法否认。”

  罗贯中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平和地说道:“那只是一场梦吧。”

  朱允炆严肃地说道:“若这场梦,名为历史呢?”

  罗贯中惊讶地看着朱允炆,错愕的神情缓缓退去,只剩下了轻松与自然,道:“如此,我无憾了。”

  朱允炆看着缓缓闭上眼的罗贯中,心头一痛。

  他走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朱允炆轻轻地吟唱着,用这一首临江仙,送别这位章回体小说的鼻祖,送别这位伟大的明初小说之王。

  按照历史,他应该可以活到明年,可他却在今年走了。

  朱允炆看着桌案上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知道他一直都在修改,在完善,日以继夜,不知疲倦,直至身体再也扛不住。

  他用自己的生命,完善着作品。

  门开了。

  朱允炆走了出去,秋风萧瑟,终在此时凉薄。

  “皇上,经厂那边请示,以什么规格下葬罗先生?也好早日准备。”

  双喜走到朱允炆身后,小心地问道。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道:“他的家人在京师吗?”

  “回皇上,并不在京师,只有一老仆。”

  双喜道。

  朱允炆看向远方,罗贯中对于文学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对于大明而言,只是一个寻常的书生,没有官身,以官员规格安排是不合适的。

  “差人把他送回太原祁县吧,落叶归根,他漂泊半生,也该回去了。在他的棺木里,放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朱允炆落寞地说道。

  双喜答应一声,缓缓退走。

  安全局指挥史顾三审脚步匆匆,至近前行礼道:“皇上,定远发来急报,灾民入京报备者众,不日便会抵达京师。”

  朱允炆收回了思绪,对顾三审道:“命令水师总兵古朴,准备好船只摆渡,转知工部,三门之外的居所建设,需抓紧时间。”

  “遵旨。”

  顾三审答应道。

  朱允炆见顾三审没有离开,不由问道:“还有何事?”

  顾三审犹豫了下,肃然道:“皇上,御史董镛弹劾水师总兵陈瑄十二罪状,如今已查清十条,陈瑄罪责当死。臣请兵部、都督府与刑部,想要抄家探查,却为都督府、兵部所阻,故此臣想请旨,搜查陈瑄府邸,以没其家财。”

  朱允炆思索了下,下令道:“既然有问题,那就一查到底,官官相护可不像样子。你去告诉魏国公与茹尚书,便说朕也想看看陈瑄到底有多少财富。但你要记住,不可伤其家眷。”

  “臣遵旨。”

  顾三审领旨离去。

  朱允炆抬手揉了揉眉头,这天下,还真是无穷尽的事。

  接连打了两个喷嚏,朱允炆被马恩慧带回了坤宁宫。

  戴原礼把脉之后,宽慰道:“皇上只是心脉气滞,忧虑过度,导致邪寒入体,只需煎熬几服药,静养几日便可痊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