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八章 皇家的颜色

加入书签


    张天元笑了笑,随即将东西拿了出来。

    庄智一看,不由笑道:“难怪了,这应该是明正德年间的黄釉碗吧,这可是皇亲国戚才配用的东西啊。”

    “师父,庄经理这话什么意思啊?”

    刘金宝好奇地问道,他看那也就是一个碗而已,虽然造型不错,品相完好,但是跟另外一个梅瓶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异吧。

    怎么就成了只是皇亲国戚玩的东西了?

    “在中国古代,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

    张天元笑着说道:“也就是说,黄色最为尊贵,一般人不能用的。

    到了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据记载: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的身上。

    又卷一六一载:‘禁西江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

    由此可见,不仅衣服不许用黄颜色,就是黄色的瓷器也是绝对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

    庄智也笑了笑道:“你师父说的没错,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浅淡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

    此时的黄色已成为帝王之色,黄釉瓷器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的御用瓷。

    尤其到了清朝,黄釉成为皇家专属,变得至高无上,百姓只可望尘。

    陶瓷中只有黄釉,皇朝不与百姓共享!”

    刘金宝听得是目瞪口呆,半晌之后才道:“这也太霸道了吧。”

    “是啊,谁让那个时候是皇权时代呢,他不霸道谁霸道?”

    张天元笑道。

    其实黄釉一般分为“浇黄”和“柠檬黄”两种。

    明清时期大多的黄釉器都是“浇黄”,所谓“浇黄”,是指采用“浇釉”的方式来施釉,然后再经低温焙烧而成,因此俗称“浇黄”。

    “柠檬黄”则到清代雍正时才创烧出来。

    明代弘治时期,浇黄釉瓷器烧造技术达到历史最高峰,因呈色淡雅,给人以恬淡娇嫩之美,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娇黄”。

    宫廷造办处和景德镇御窑厂的匠师,还尝试利用从欧洲传来的珐琅料烧造低温单色釉瓷器。

    此后,推陈出新,相继出现胭脂红釉瓷器、“淡黄釉”等品种。

    主要见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尤以雍正时期的作品质量最好、受到的评价亦最高。

    黄釉瓷器除了作为陈设观赏、日常生活的用器外,还是宫廷祭祀用器。

    中国古代历来有敬天尊祖的传统,到了明清时期,这一传统就更加规范和制度化。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发布诏令以官窑瓷器取代传统的青铜礼器,用于各种宫廷礼仪和祭祀活动中。

    此后,随着各种彩色瓷的不断出现,宫廷对祭祀活动使用的不同颜色的瓷器规定得越来越严格。

    “器用”一章叙及祭祀用器时曾提到“洪武元年,多以金造……二年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朝廷规定四郊各陵瓷,圆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

    以青、黄、红、白四色主祭天、地、日、月。

    清代沿用明制。

    清世祖顺治十年年谕“国家典祀,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捡束身心,竭诚至敬,不梢放逸。”

    可见,当时,皇家视祭祀为国家大事。

    记载清“初沿明旧,坛庙祭品遵古制,淮器用瓷……凡陶必辨色”,表明清初祭祀沿袭明旧制,唯有器物改用瓷器,并按照颜色来区别。

    黄釉瓷作为清宫祭礼的器物,相关规定于乾隆十三年的中也有记载。

    “天坛正位登、黑、、豆、尊、爵、盏、和祈谷坛配位篡、豆,用青色瓷地坛正位登、篡、豆、尊、爵、盏,社樱坛正位尊用黄色瓷朝日坛爵、盏、登、篡、豆、尊,用红色瓷夕月坛正位爵、盏、登、篡、豆、尊,用月白色瓷先农坛盏,天神坛爵、豆、尊太岁坛正位盏、登、篡,用白色瓷太庙正殿登用黄色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