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五章 毁书不倦

加入书签


    每一个艺术家从内心深处其实都是渴望社会安定祥和的,因为这样才会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作为杰出的艺术家赵佶也应该是最向往“温暖的夏日”的,但事实却是偏偏身处“寒冷的冬天”,冻得发抖的身体也只能栖息在顶风开放的腊梅的枝头。

    但这并不妨碍他向往温暖的夏日那仅开一天的萱草!

    难道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如果真是这样,这后面的题跋诗其实也可改为:倦禽憩枝头,梅粉弄轻柔;唯愿丹青伴,不愿做王侯。

    张天元反复看了这幅宋徽宗的画作,毫无疑问是真迹,却被扔在一堆犹如废纸的东西里面,让人唏嘘。

    他没有说话,只是随意挑选了几幅梅花图,跟宋徽宗的这幅画混在了一起。

    准备待会儿等米特的表舅回来之后,将之拿下。

    原本他还担心会被对方察觉出什么,谁知道米特的表舅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

    他见张天元喜欢那些画,居然全部收集了起来,然后免费给了张天元,还说就当是大家交个朋友。

    这家伙的心思,张天元是明白的。

    无非就是想让他多买几件别的“值钱”的东西,所以才会如此慷慨。

    再加上张天元又是米特介绍来的,他看起来也比较放心。

    张天元自然是来者不拒了,虽然那些梅花图大部分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但为了那副宋徽宗的佳作,他也就忍了。

    收起了所有的画,装进了一个箱子里头,张天元这个时候才来得及去看米特的表舅拿出来的别的物件。

    米特的表舅拿出来的东西,有一箱子是旧书,看起来装帧精美,都像是有些年月的东西。

    但不经过仔细的辨认,很难确定真伪。

    另外一件,竟然也是一幅国画,这倒是把张天元给搞糊涂了,你说这米特的表舅不懂国画吧,可是他怎么就能拿出来这么一幅画来给张天元看?

    莫非是有什么高人给他指点过?

    张天元心中想着,但是嘴上却并未多说什么。

    反倒是柳怜笑着道:“没想到这位先生居然还是喜欢藏书的人啊,这自古以来,就靠着你们这些喜欢藏书的人,才让书籍代代相传,让我们现在的人得以亲眼看到这些东西。”

    张天元暗暗笑了笑。

    不过并未开腔。

    他其实对柳怜这话并不怎么同意,只是有些话说出来,就不免有些不太适合了,因此他才没有开口。

    这藏书世家,未必就不会毁书啊。

    明末著名藏书家、出版家毛晋有一枚藏书印,印文这样写道:

    “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

    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

    苟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毋宁舍旎。”

    它有如家训,谆谆教导子孙:

    祖先藏书不易,后辈切记读书、守书。

    遗憾的是,历史上并不是所有藏书家的子孙都听祖宗的话,他们中有一些人既不读书,亦不守书。

    清代藏书家钱遵王的中讲述了明代文人赵琦美的故事。

    赵琦美一生以藏书闻名,编撰有4册,著录藏书5000余种、2万余册,其中有珍本、孤本甚多。

    可是,赵琦美去世之后,他的子孙把他的藏书全卖了。

    为此,当时迷信的人们传说,埋葬赵琦美的武康山中白天能听见鬼哭声,那是赵琦美的灵魂伤心地呜咽。

    除了卖书之外,还有藏书家后人用祖先的书抵债的。

    清代“瞑琴山馆”主人刘桐藏书逾十万,可惜他的子孙不善守业,挥霍无度,债务缠身,也不喜欢读书,将藏书抵押给了债主。

    “君家疏雨吾好友,积书之癖与我同……于今说着‘瞑琴馆’,卅六年前一梦中。”

    疏雨是刘桐的字,这首诗是刘桐的好友严可均针对“瞑琴山馆”传书无后写下的诗句,读到之人,会感到人世沧桑,书世沧桑,可一切又令人无可奈何。

    说卖书也好、抵债也罢,那些藏书毕竟还留在世间,还有机会被有识之士发现,但前文提到的藏书家毛晋的子孙的行为,却给藏书带来了“灭顶之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