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六章 运气逆天了

加入书签


    温蒂本以为什么都不可能发现,然而——

    张天元居然在一堆旧报纸堆里头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很陈旧的旅行袋。

    旅行袋打开之后,里面竟然是几幅装裱精美的国画,只是看起来布满了尘土而已。

    “不会吧,你这运气还真是逆天了。”

    温蒂惊讶地说道。

    “运气的确不错,这一套作品,应该是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钱维城留下来的。”

    张天元笑了笑道。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运气,如果他不把这家店盘下来,那么他也不太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好东西。

    钱维城,初名辛来,字宗盟,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稼轩,武进人。

    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

    乾隆十年,年仅25岁的钱维城在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进士,随即授修撰,从此踏上仕途。

    由于他出众的才华,不久即奉命南书房行走,成为天子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

    他又擅长丹青,受到皇上器重,经常随驾出巡各地。

    钱维城是乾隆十年科举考试的一甲一名进士,以“状元郎”的身份被授翰林院修撰。

    由于他才华出众,不久即奉命南书房行走,成为天子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

    他又擅长丹青,受到皇上器重,经常随驾出巡各地。

    钱维城的绘画“上追前辈,以古为师”,具有坚实的传统功底。

    钱维城供奉内廷后,有幸受到略早入宫同为南书房行走的著名画家董邦达的指授。

    董邦达绘画善用枯笔勾勒,淡墨皴擦,笔墨苍郁,其画风极大地影响到钱维城,故张庚在中评述钱维城说:“其山水气象沉厚,得力于董邦达”。

    钱维城在一生的创作实践中,还广学博览,兼收并蓄。

    他临仿“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领会他们萧疏、空灵的画风;追摹“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体会他们的构图和笔墨着色,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创作出大批佳作。

    钱维城的画作之上经常有乾隆御笔题诗、题字,“所进画册,大多呈蒙御题”。

    乾隆的御笔题书虽算不上精美,但因这种天子偏爱,也使得钱氏作品诗画相映、笔墨生辉,反映了当时在宫廷中君臣崇尚艺术,以书画往复酬答,“如若师友”的美好和谐关系。

    钱维城的书法亦可称道,具有十分扎实的功力。

    从传世作品看,钱氏书法远学宋代大书家苏轼,清丽苍润,秀骨天成。

    不过,受时风影响,其书法不免也有一些馆阁体书风之流弊。

    钱维城作为皇帝的侍读学士,擅长丹青,其书画作品多被清宫收藏,并大量著录于内府清册。

    另外,也为王公贵族、富商士绅乃至文臣学士所竞相争藏。

    根据、统计,仅在一书中,即收录有钱维城书画作品121件,其中绘画95件,书法26件;

    而之中共收录有钱氏书画作品87件,其中绘画70件,书法17件;

    两书累计收入钱氏书画作品208件,绘画藏品则高达165件,可见清代宫廷对其书画的珍视。

    当然,清宫收藏和著录的这些作品也仅是钱维城一生所创作书画的一部分,另外还应有一些未能入藏清宫,或者虽进入清宫甚至加盖了鉴藏印章,但最终却未被著录和收藏。

    因此我们看到,在全国各地博物馆、私人藏家手中有不少钱氏的书画作品,它们有的是清宫旧藏,有的则一直珍藏和传承于民间。

    从海内外主要博物馆收藏的清宫藏画及等著录情况分析,钱维城创作的绘画作品至今主要保存于帝都故宫博物院、宝岛“故宫博物院”和沈省故宫博物院等几个清宫藏品最多的博物馆院。

    这些画作多保存完好,且有不少精品,代表了钱氏的画风。

    此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津城博物馆、广省美术馆、吉省博物院、扬城文物商店等文博单位,也分别收藏有一定数量的钱氏画作。

    在沈省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众多清宫书画作品中,钱维城的画作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均可位居前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