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二章 犀牛角杯-第2/2页

加入书签
    犀牛皮坚甲厚,抵御刀剑砍刺,韧性非凡,既贴身又不致沉重难负。

    在江浙余姚河姆渡、洛州淅川下王岗等距今6000年的遗址,都发现了犀牛遗骨,证明当时都有犀牛生息繁衍;虽不像野牛野马可以驯养,但古之民生战事中犀牛之用,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春秋吴国最强时曾自称有犀甲军士十万三千人,若以每名兵士披犀牛皮甲计算,则其数量极为巨大;倒推当时自然界犀牛群的庞大,可知一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尊西汉“犀尊”。

    出土于陕州兴平,造型勇猛,强劲霸悍之气扑面而来。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犀鼻大孔开张,似在怒吼,鼻端有一长弯锐角,是犀牛主要攻击武器;额头有一短角,颈部厚实粗壮,多圈皱襞环绕,粗犷狂野,沉重无比。

    体型硕大,如巨墙重墩,不可动摇,而四足短促有力,肌肉隆凸,总之,每一个细节都无不表现出犀牛的凶猛暴烈。

    “犀尊”既名为“尊”,功用在盛酒。

    想彼时大将出阵、士卒用命,慷慨激昂,举戈以酹,仰“犀尊”畅饮而祈天奏功,决机万里,鼓舞飞扬,则犀牛强悍之形正足以鼓荡其气。

    因此,“犀尊”的特定外形塑造,决不仅仅是取一动物以求美观而已,它是一次明显的主题性创作。

    “尊”的酹酒之功,“犀”的战伐之意,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犀牛的勇与蛮,使它长期适应野生状态但极难改造。

    殷商时称犀牛为“兕”,仅凭此字形,即知上古人对它的戒惧之心。

    犀牛生活于湿热之地,除分布南洋、印度、非洲中南部外,在中国,目前则仅限于云省、西广交界处——从过去楚湘湖广地区犀牛横行,乃至前举在浙、豫诸地遗址皆见遗骨的情况看,其实上古时代,犀牛的生活区域是非常广阔的。

    但随着商周时代气候变冷,又大量草地、沼泽被改辟为农田,犀牛失去了理想的生活环境,族群南迁是必然的选择。

    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捕杀。

    一则犀牛角可治病,清热、解毒、止血、定惊,药效明显。

    汉代有详细记载,于是捕杀以充药需,亦为当时大量消耗犀角的理由。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