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往外跑的勤-第2/3页

加入书签
  如果举行一次祭祀活动被劈死一个祭司,那他们民族也太费祭司了,所以我有理由怀疑,这个民族的人,被雷劈了不会死。

  不过也不排除,他们有用活人祭天的习俗这种可能,劈死的全当送给‘苍天’了。

  我申请去仓库,打算亲眼看看跟面具一起送来的那些泥盆泥碗。

  照片是几十年前拍的黑白照,一直没更新过,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

  我现在是仓库的‘熟人’,主管说我是他们的恩人,上次要是没有我,他最优秀的管理员不知要牺牲多少,所以今后我去仓库参观或是取货,都享有优先待遇。

  申请很快批准,今天当值的管理员见了我相当热情,我进库房看物件,他来来回回跑了三趟,搬椅子、送茶、送水果,殷勤的像店小二。

  我叫他快别忙了,都不是外人,大家一个单位的,别这么客气。

  好说歹说把人哄走,我才开始安心研究那箱东西。

  泥盆泥碗样式简单,不如家里的饭碗精通,表面涂了颜料,因为制作工艺比较粗糙,颜料剥落大半,但能看到几个闪电花纹,碗口和碗底都有,中间的部分画的可能是星星,又或者月亮,反正是圆的球体,在闪电间,应该是代表了星辰。

  碗、盆里面都装着东西,报告中说是金属混合物,但没说是哪些金属混合的,它们被挖出来前,在地下刚好围成一圈,形成一个‘坛’。

  它们的作用应该和铁面具一样,都是招雷的。

  只是碗里的金属混合物已经锈成一坨,中间又夹着土,还有没有当初的作用尚且不知。

  假如铁面具真是叶晓拿走的,那他没拿这些碗和盆,或许就从侧面说明了,这些东西已经没用了。

  不过最好确认一下,别太早下结论,于是我申请将这箱东西送到鉴定科,请实验室的同事帮忙测测,它们是否还保留着引雷的功能。

  现在技术发达,不像六十多年前了,我推着小车,把箱子送去鉴定科,曾珊没在,她们组的人说她去开会了。

  我先回自己的小组,上网搜出土铁面具那地方,如今华夏大地变化巨大,六十多年前的无人山区,很可能已经变成了旅游胜地。

  果然,网上显示这个地方,近几年也在搞旅游,本地人开起了民宿客栈,那块曾发现铁皮具的山地,也不再是荒地,好在没有盖楼,而且属于景区界线外的区域,游客都是顺着规划好的路线走,其中不包括那片山地。

  山地附近就一座村子,住的全是苗人,一共十几户人家,人口还没过百。

  因为在大山里,进出没路,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虽说最近几年也没修路,可就是有人愿意往那跑,跋山涉水成了游客的乐趣。

  我预订了一间民宿,照目前的线索来看,叶晓失踪后,很可去会去那个村子打听遗迹的事。

  就算没有证据表明铁面具是他偷的,但眼下也没别的线索,不如跑一趟,去村子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幸好那村子的人不愿意离开大山深处,几十年如一日的守着大山生活,人员流动极少,从外面娶媳妇回去的情况都不多,多数是村子内部通婚,所以即便是打听五十年前的事,应该也会有人记得。

  因为今天有个旅行团包下了整间民宿客栈,要下周才有空房,我想着等鉴定结果出来再去也不迟,便预约了下周的客房。

  我的小组没人查岗,只要早晚刷脸打卡,别缺勤,有事请假,然后保证每个月完成定额任务就行。

  掌门给的定额也是考虑到有的任务未必能在一个月内结束,便没有规定任务的等级,这等于是说,打通电话,跑个腿能解决的案子,也算在定额内。

  为了保证月月都能完成定额,我们就不能一下子把简单的任务全做完。

  再说风音她们还处于‘试营业’阶段,开始不能太猛,所以近段时间她们应该比较清闲。

  本来是这样,但可能很多事都遵循此消彼长的规则,我这个老板懒,雇的员工就勤快。

  我不派任务,她们就整理旧档案,能修复的修复,不能的标注,然后录入电脑,方便以后查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