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核心产业-第2/4页

加入书签
    所以他才会开那么多网店,才会瞄准直播这一块,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链,只不过这玩意不能急,完全看手机的保有量,而且前提还得偷摸着做,先吃蛋糕,后期大家都做了,赵明阳就不做了,只做技术支持给各家赚取佣金。

    李彦清开车载着赵明阳去了洛城的公司,此时这里已经有不下三十人的团队了,当然,年薪百万美刀的还是少,基本都在三四十万美刀工资。

    李彦清准备把这边团队带到帝都,和帝都那边团队整合,最终成为百人技术团队,目前的进展已经可以计算出用户的习惯,但没法做到语音识别串联。

    这个是另一种算法了,大数据分析有多可怕?可以让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操纵,如同傀儡。

    一旦上瘾了,很难抽离的,简单的说,你现在打开某音软件,你进入设置,关掉个性化推荐,关掉各类推荐,同城相关,通讯录推荐等,还有各类权限,然后你就会发现你的主业原本的推荐视频变成了精选。

    然后你最多玩三五分钟就会关闭,不去碰某音了,因为极其无聊,而大数据算法是怎么样的?

    通过你手机麦克风收录你说话内容,通过你打字,抓取你的关键字内容,推荐商品给你,让你购买,这是最初期的形态,不完善不成熟的大数据算法。

    成熟的是什么?是占有用户时间,那才是最终形态。

    举个例子,你为什么会喜欢刷某音?因为你喜欢,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它给你喜欢。

    根据你打字,说话摘取你的信息,然后给你推荐同类内容,比如你看一个视频,是讲华语音乐的,或者你正在看一档音乐节目,那么你看到的内容就是摘取内容计算过推荐给你看的。

    例如现在比较火的说唱节目,它就会给你先推一些说唱的内容,然后从你停留的时间计算,比如超过十秒钟了,你一定对这个内容感兴趣了。

    那么它会通过这个给你一连串的输出,让你被套住,比如推给你周董的国风说唱,你看完了,下一个推什么给你?推周董的歌曲作词人,他获得的奖项,这一波你了解了。

    然后在换,换周董同期的歌手有哪些,你也算了解了对吧?那么就进入下一个环节,让你开始参与进来了,那就是拉踩,对比,比如找一个你不知道的歌手,突然和周董对比,你看到评论居然有人真的以为那个不知名的人可以吊打周董。

    你就会发评论了,然后再给你推送,你一直把你的时间给占有了。

    这是一个例子,当然,它可以不是歌手,是产品,一环套一环,所有的东西都是某音给你私人定制的,这一切最终源于什么?

    内容库,所以某音是邀请全民创作,每个类别都有创作者疯狂输出,如果创作者同质化了,都一样内容了,那么就直接换题材,去推流给某个特定的人物,开始玩粉丝效应,让你再次感兴趣。

    这类的碎片化内容和信息,最终你看过了就会忘记,比如一首曲子,创作者把一首曲子二次创作,一个调子创作出七八首歌曲,只是词和唱歌的人变了,所以用户会被迫接受一种旋律。

    这才是大数据的最终形态,让用户没选择权,然后定位产品,最终所有商家都得围绕某音展开合作,因为它们变相垄断了市场,用户完全适应了它们的模式。

    例如你看一个视频,突然有博主推荐一款产品,其他博主也推荐,你就被迫了解和接受了,然后去选择这款产品。

    如果直接给你推一款产品或者你和人聊空调,它突然给你推荐空调,你会反感和排斥,那么就换个玩法,给你推荐植入性的东西,还是空调,只不过你自己察觉不到了,最终哪个品牌给的宣传费高,平台就会帮这个品牌推荐给用户,用户就选择这个品牌了,这过程用户基本都是在一个不知情情况下选择了自己都不知道喜不喜欢的产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