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屯货等资本高价买-第2/3页

加入书签
什么是大钱?流行的就是金山银山,为什么那么多人跑去做手机做电脑做汽车?因为客户群是千家万户,一人赚一千,一千万客户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本来古董就一直属于小众玩家在倒腾,一直没有成为流行。

但这些商业运作的资本们可以让它变成流行,他们基本前期一定会让一款产品有价值,这就要炒作运营才能让人得知。

比如先报道一些拍卖行拍卖的古董拍出了天价,谁谁谁靠古董发家了,说白了,资本不可能去屯这些,因为他们知道人类最宝贵的就是生存的土地,食物,医疗,军工这些,只不过把得来的钱在投到这里面。

那么炒作出来的这些产品,大家知道了后怎么办?

其实这个在过去一直属于个难题,无法做到像生活用品和家电那样畅销。

但随着电视购物的盛行,他们找到了方向,他们先出钱做一些鉴宝节目,各种宝物拿来鉴定说明,然后出版成书籍,详细介绍各个品类如何鉴别。

等这一波出去了,市场就盘活了,各种古玩啥的,市场的客户群有了了解,开始接触。

但这还是局限性,因为大部分人买这类东西要么为了显摆一下,要么为了当成装饰品,就像某平台最近很火的老李天天分享生活,拿出很多以前买的各类茶壶啊,玉佩啊,手串啊,核桃啊等,最后说了一番话,当时就看别人买他自己也就跟着买了,然后拿着手串能装逼。

虽然话有点直白,但这和水果手机刚出来时候,很多人买水果手机很多都是没了装逼差不多,当初很多人买这个手机为的就是装个逼,比如QQ自带水果手机在线的字样显示,微博发送是来自水果手机等,互相攀比,一款产品只要能让人买它为了攀比,这就是最成功的产品了。

新世纪,互联网平台成了秀场,而智能手机增加了秀场的人群以及范围,以前PC时代,大家加个QQ在QQ空间秀车秀旅游,但PC那时候有个弊端,就是大部分人要用数码相机或者电脑摄像头拍摄,手机拍摄的都少,没法随时随地秀。

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微信朋友圈的盛行,这一下就让朋友圈成了秀场了,手机一拍一发,那就是大型秀场,看谁的逼格更高,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甚至伱在朋友圈也秀过或者看别人秀过,最终无非就是想装个逼。

装逼不可耻,装逼失败才可耻。

12年这时期的智能手机还算属于小众,因为还有很多人用传统手机,但13年开始,智能手机全面增加,各家通讯公司拼命推广4G通讯业务,通讯商充话费送手机,这也是为什么13年中旬微信支付上线了,因为这一年市场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比传统手机用户还要多了。

赵明阳踩住了这个点,他知道,那批准备炒作古玩的资本要动手了,开始推手串,核桃,各种天珠啥的了。

这都是一条龙的,而且这里有个好处,价格不透明,大多不用开税票,比如一串手串根据各种品类定价,比如小叶紫檀等等,一串上千,利润可能就九百甚至更高。

客户群只要有一千万,这就是血赚了,还有天价天珠啥的。

前期的铺垫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属于天时地利人和了,各种鉴宝书籍节目再次推出,让盘核桃成为流行,戴手串比代表还能体现逼格,这后面没推手,压根不会流行盘核桃这些的,顶多小众玩家会玩的。

至于大家熟知的收藏股东的马爷,大部分人以为他全职搞这个的,还有人说他大器晚成,实则人家二十几岁就成名了,而且是以写作出名的,在八十年代初那时候能写东西和现在的性质可不一样,算是非常牛的了。

收藏是那些老玩意是他的个人兴趣,就像一些人喜欢收集手办,邮票,书籍一样,只是无意间让他赶上了风口,而且当初的那批推手也是意外,因为没想到一个人屯了那么多单纯是因为爱好。

用稿费得来的钱去买这些,当初的稿费也不低的,算是高收入了,而地摊上的一些老物件就几毛钱一个,相当于你一月收入十万,你去二元店疯狂购物一样。

只不过大部分人都以为马爷专职搞收藏的,还有人纳闷他搞收藏怎么有那么多知识储备量啊,好像文学造诣很高啊,那是因为人家压根不是搞收藏的,一直在做文学创作,包括后期去某讲坛和易老师那批人一起分开录制节目,人家也不怯场,肚里有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