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忽然宁静

加入书签


  永泰元年三月十四日,华州传来消息——杜甫因病突然辞世,终年五十三岁。

  在故去之前两个时辰,杜甫仍然在教导武元衡,随后因感觉身体不适,便在武元衡的护送下回房歇息。

  武元衡本欲寻医,却被杜甫所拒。

  他称只需要静歇几个时辰便可无碍,吩咐武元衡自己去完成布下的课业。

  其间,恰好岑参来华州前来拜会老友。

  听武元衡说了情况后,岑参感觉不妙,立时前往卧房探望,竟发现这位当世大诗人已是阖然长逝。

  记得一年前,这位学贯天人的鸿儒还对杨错戏言“愿求上天赐三、五年寿元,以完成对关门弟子武元衡的教导”。

  然而上天还是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闻听杜甫过逝的消息,刚刚抵达邠州还未展开巡视的代宗,立即折返直赴华州。

  杜甫的殡葬仪式,既隆重又简洁。

  除却他的家人、弟子外,以代宗为首,朝廷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或亲自吊唁,或请人代为敬送吊仪。

  大唐治下各州县,甚至很远的州县的士人更是尽相前往华州,拜祭这位当世鸿儒。

  往日里清净幽雅的书院人声鼎沸,上山下山人涌如潮。

  最鼎盛时,一日造访华州的官员士人就能达千人之众。

  不过,九泉之下的杜甫或许不会为此而欣慰开心。

  他一生都想要看到国家的统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晚年的杜甫更视功名利禄为浮云,除了几位好友外,甚至不喜欢与世人多做来往应酬。

  事实上,无论凭借是自身的才学名声,还是依靠自身的深厚根基人脉,杜甫想要获取高官厚爵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如今,常年以来的颠沛流离,并没有磨掉杜甫的锐气。只是让他更加清醒,现在要走的事情就是教导后人。

  杨错所以能够与杜甫偶有往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武元衡的关系,加上从来不摆什么架子。

  假使我想以什么武安郡王、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身份来迫使杜甫另眼相看,恐怕也只能落得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下场。

  潜心修学授徒的华州,居然变得如此热闹嘈杂,杜甫若泉下有知,最可能的反应就是大皱眉头。

  不过,杜甫的长子杜宗文,及李泌、岑参、李岘这些杜甫的故友旧交,在操办殡葬仪式时,却是没有违背他的遗志,整个过程简洁异常,朴实无华。

  除棺木使用的是名贵的楠木外,陪葬物仅只几箱简书,别无其他。

  甚至于,连杜甫的灵枢都没有运回华州,就直接殓葬在了当地山脉的最高处。让他能够时刻看着自己一手创办,教导出无数英才的书院。

  杜甫过世后,书院剩余几位弟子地学业就成了个问题。

  不过,由于杜甫往年收徒就极少,两年前更是再不对外收徒。

  多半弟子都已学成下山,剩余的弟子。即使加上武元衡,也就不过三人而已。

  其中两个的学业已成大半,唯一让人担忧的也就只有武元衡。

  不过,朝中几位对这位小老弟的聪颖都相当欣赏,最终李岘、李泌决定联手承担起武元衡的教导重任。

  此外,李岘还特别请求代宗派人妥善保护好书院,流露出他日自己致仕的时候、效仿杜甫隐居山林修学授徒的意向。

  永泰元年,六月。

  继平定幽州之后,史朝义利用渤海国内部彼此之间的矛盾。

  命投降他的朱泚、朱滔兄弟以假途伐之计,三个月先后击灭渤海国各方势力,尽收渤海国之地,全部划入幽州辖下。

  渤海国势力之中,上京龙泉府顽抗最烈,甚至施出诈降之计,令朱泚大为震怒,尽诛其族,数万人地尸体横阻龙泉府外的河流,令江水为之断流。

  震慑于朱泚和朱滔兄弟的嗜血,其他渤海国人只能束手就降。

  夺下渤海国之后,史朝义不仅获取了相当的粮草,更得到了十万户人丁,大大弥补了人丁短缺之困。

  据细作传回的尚未确认的消息,史朝义似乎有意进行人口的迁徙——将渤海国内的靺鞨人、高句丽族人分散迁居于幽州各州县,并移幽州汉人进入渤海国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