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谣言四起-第2/3页

加入书签
  陇右、河西、朔方、河东四镇的新兵征募一事,倒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但并非是没有人愿意应募。

  相反,是应募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征募限额。

  按照事先安排,此次应从朔方、河东征募两万人,从陇右、河西征募三万人,合计五万兵马。

  然而,四镇因杨错及部下各项惠民制度的长期推行,加之此次参与平叛的将士所获得的优厚封赏,极大地激发了青壮投军的积极性。

  仅陇右道的应募合格兵员就超过了三万,不得已之下,只能下令将杨错麾下四镇扩征至五万人,并严令独子不得应募。

  而在四州方面,在河东节度使府的配合下,薛嵩顺利地完成了边境的协同,撤掉了不少剑拔弩张而不必要存在的哨所,正准备派朝廷大员作为安抚使前往相州。

  不过……

  相州,邺郡。

  “啪”地一声,狠狠地将一封绢书砸在了地上,薛崿更是面色铁青,“都是哪里的狗东西,居然如此造谣生事。若是让我知道是谁,非把他们一刀一刀地剐了!”

  “莫不是朝廷又生悔意,不愿让薛大人接管四州?”一名军中将领猜疑地说道。

  “相、卫、洺、邢等州本就是大唐皇帝陛下的,谁还能指手画脚不成?”薛崿怒气更盛,破口怒喝道。

  不过,看在往日与唐军建立起的良好关系,薛崿其实已经稍有控制,否则以他的火暴脾气,肯定是直接指名道姓地斥骂。

  “二弟……”薛嵩倒是面无怒色,平平淡淡地提醒薛崿收敛怒气。

  “哼!”薛崿不便拂自己兄长脸面,闷哼一声,把嘴闭了起来。

  近段时间以来,薛嵩虽然没有把相、卫、洺、邢四州交给朝廷管理,但是已经撤去了与河东道边境不必要的哨卡,并派遣大将引军进驻巨鹿,占据了与赵州、冀州和贝州接壤的地方,以防不测。

  过程,却远比结果要来得复杂。

  事实上,在薛嵩准备着手把四州归还朝廷之前,各郡县就已谣言百出,随着时间地推移,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开始,谣言是倾向于薛嵩,声称薛嵩在相、卫、洺、邢等州功绩斐然,理应继续执掌四州。

  更有不少谣言更是直道,皇帝打算杀害薛嵩,图谋枭取四州。

  同时,以裴志清为首的一部分投降了史朝义的旧部下也积极联络薛嵩,声称愿意把贝州献给薛嵩,助他在两大势力面前有立足之地。

  但是,随后事情的进展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朝廷依旧以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继续掌管相、卫、洺、邢等州。

  而传言中,心怀不轨觊觎这四州的朝廷,居然没有半点异常的反应。甚至于河东节度使府还在配合薛嵩。

  此时,谣言竟莫名地掉转了风头。

  开始倾向于朝廷。

  无数流言声称叛军之所以不敢侵扰相、卫、洺、邢等州,正是因为朝廷大军平叛成功,朝廷才是相、卫、洺、邢等州恢复安宁的首功之人。

  故而,这四州应由朝廷派人接管,而非无所作为的薛嵩。

  裴志清等人也似乎有了顺应“民意”的意思,跟薛嵩的联络也不那么殷勤。

  也正因为这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才使得薛崿暴怒不已。

  堂侄薛坚不动声色地上前拣起绢书,奉还给了薛嵩。

  “坚儿,此事你怎么看?”薛嵩向自己的头号智囊请教道。

  “以侄儿之愚见,前前后后所有的流言蜚语,都是史朝义在搅鬼!”薛坚不紧不慢地回道。

  “都是史朝义?”薛雄错愕地说道,“那他到底想帮谁?总不会是陛下吧?”

  薛雄在长安这段时间里,对于朝廷改观不少,言语之间自然而然有倾向。

  “史朝义并不想帮任何一方,所想要的,只是四州大乱,而且是越乱越好,最好能够挑起叔父与朝廷之争!”

  薛坚胸有成竹地分析道,“一旦争斗起,且不论谁胜谁负,可以确定地是,四州之地将永无宁日。如此一来,史朝义便可解除一面的威胁。”

  “以叔父在相、卫、洺、邢等州的威望,很难想像当真会有如此多的谣言。而且谣言的风头转向这般整齐,若非是有人故意安排操纵,实在难以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