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古代投资-第2/3页

加入书签
  随后,宦官宣读圣旨,以薛嵩忠诚社稷、善治地方之功,拜其为昭义军节度使,封为平阳郡王。薛择为刑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

  广德元年十月十二日,来瑱由襄阳传书送来一条消息——严震派使者联络山南东道节度使府,请求代宗皇帝念在山南西道生灵无辜,提供援助助其为张位复仇。

  这条消息很有些出人意料,严震对外来势力极为排斥。

  此前数月里,严震遭遇黄琦和张献武的双重打压,战事极为不顺。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地请求外援的意思来。

  现在,叛军撤退了,严震反而要寻求起帮助来,着实是有些奇怪。

  做了一番思索,代宗皇帝给来瑱下诏,命其一面与严震保持住联系,一面尽全力了解山南西道眼下的情况。

  觐见完代宗皇帝后,薛嵩婉拒了数十位朝臣的饮宴邀请,反而领着亲族在长安城及周边的几个县走访。

  抵达长安的第六天,薛嵩至大明宫求见代宗皇帝。

  终于进入最重要话题的商谈之中,他麾下四州的归属。

  大明宫、麟德殿内,除了代宗皇帝和薛嵩之外,薛嵩方还有其亲弟薛岌,已方则是杨错、元载、李泌、裴遵庆、刘晏。

  “受数年战乱之苦,天下诸州十室九空。民生凋敝,众皆思定。观今日天下,能还天下太平者,非陛下莫属。”

  “素闻陛下爱民如子,但若不是亲眼所见。又怎能相信?自河东道而来,一路所见所闻,令我颇受感触。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着实令人惊叹。”

  “更让臣感触的是,途经太原时,恰逢朝廷征募兵员。各县青壮竟争先恐后应募,唯恐不能为国效力,真是臣数年所仅见之事!陛下之得民心,由此可见一般。”

  顿了顿,薛嵩稍叹了口气说道:“自天宝年间大乱骤起,如今已经过了八年,百姓死伤无数,国家忧患丛生。臣在相州见此情形,也对当初做的事情后悔不迭。只觉以前真是年轻,不该如此。”

  “不瞒陛下与诸公,确有人鼓动臣夺下贝州,然后可以进退有据。但臣自知已是有心无力,家中只有幼子薛平,年龄还小不堪大任。舍弟虽然颇有武力,非镇守一方之才。”

  “故而,臣愿将臣下辖四州之地,托与朝廷,请朝廷另派贤明之人继任昭义军节度使之职。臣愿以微薄之力,从旁辅佐。”

  薛嵩的这一席话,直截了当,干脆得让人有些震惊。

  他真得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要把将手里的四州之地交到朝廷?

  薛嵩,这个受过儒家文化熏陶的人,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乱世里,居然能够做到视富贵权势如尘土?

  一点都不像是镇守一方的叛军大将。

  还有,从某种程度上说,朝廷一直都在算计薛嵩,此次邀约其实正是为了设法使他让出对其下辖四州的主导权。

  从分封薛家的亲族就可以看出来这点。

  薛嵩可谓聪明至极的人,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是完全没有想到,真正的手段还没有使出来,薛嵩居然已经自行满足了朝廷所需要的一切。

  由这里,杨错突然想到了一些历史事件,脑中闪过了一丝灵光。

  投资,政治投资!

  薛嵩现在所做的,跟那些历史人物所做的,其实都是政治投资。

  既然子孙无法经受这乱世的考验,那么索性就以“让出四州”这样政治投资,为子孙谋得一柄遮天的大伞。

  如此一来,纵然无法割据一方,至少能够子孙后代平安的承继下去,甚至还能够蒙荫万代。

  以眼下的形势,朝廷完成平叛大业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薛嵩的投资,几乎已不存在任何风险。

  自己掌握四州之地,看似权柄在握,风光无限。

  然而,身处两大超级势力的夹缝之中,薛嵩的命运就如同风中之烛,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能够在不受眼前利益地蒙蔽,自己又握有四州的情况下,准确地选择了一条利在后世的道路,需要何等眼光和心胸。

  这个薛嵩,果然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