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黑夜肃杀-第2/3页

加入书签
  “目前的战事虽不太顺利,但只要西南那边事起,战局必将会出现转机!”

  听许季常提到“西南那边事起”,史朝义精神略振,沉声问道,“文和,西南的事情进展的如何了?”

  “这几日虽然没有得到消息,但按照先前的计划,事发也就在这几日了!”许季常正在禀报,却不妨行进地骑军后队突然传来喧哗之声。

  “怎么回事?”史朝义隐隐感觉事情不妙,急声询问道。

  “陛下!”蔡文景策马飞驰而至,面色略显焦急地说道,“后面传来马蹄声,很可能是风骑军追上来了,末将已派斥候前去打探。”

  “居然来得这么快?”史朝义微微一怔,“这么黑的天,郝玭是怎么寻上来的?”尽管叛军骑兵点了十几支火把,但这微弱的火光根本传不出多远。五里之外恐怕就看不到了,而叛军骑兵是在驰出近十五里后才点燃的火把。

  “陛下,来敌不知有多少,为保安全,悠还是带一部分人先撤,末将领军挡住追兵!”蔡文景急切地劝谏道。

  “蔡将军说的极是!”许季常点头附和道。

  “既然如此,我留三千骑予你阻敌!”史朝义也知不容犹豫,当机立断道,“那郝玭凶悍善战,不易抵挡阿史那承庆将军,你也留下助蔡将军一臂之力。”

  “是!”

  徐州,彭城,刺史府。

  李光弼深夜急召李忠臣、尚衡、殷仲卿等人商议大军面临的困境。

  大厅的左右两侧分别点燃着十余支巨大的火炬,映的厅内一片明亮。

  在厅正中,摆放着四个大火盆,盆中的炭火正盛,不时地发出劈里啪啦的细微声响。

  与如春的室温形成强大反差的是,厅内数十名文武将官面上的表情,却显得有些沉肃。

  “彭城治下九县,人口逾二十万,但郡中却几乎没有半点粮食。据闻,叛军在撒退之时,已将本就不多的存粮全部运走。”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面带忧虑地说道,“在先前几月,彭城百姓原本还能依靠郡县中开设的粥棚勉强度日。自七月底开始,彭城太守李春便以平叛为名,停止了对各县的赈济。这十多天来,百姓只能依靠挖桩草根、剥取树皮,甚至是以土为食。”

  厅内一片寂然,不少将领脑中已经浮现出自大军渡淮北上,直到攻占彭城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曾经富庶的淮北平原,放眼看去,全然是一片黄土,看不到草木,看不到走兽,甚至连飞禽都相当罕见。

  形容枯槁的百姓,走起路来都是哆哆嗦嗦,让人怀疑,若是吹来一阵大风,可能就会掀倒一片人。

  有些地方,饥饿已极的人,甚至已经开始以同样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为食。

  再过些时日,易子而食的惨事恐怕也就不远了。

  北伐大军进占城池时,城中那些饥饿百姓的眼神,让一些久经沙场的将士都感到心中有些发寒,那完全是饿极急欲噬人的野兽一样的眼神。

  若不是有大军威势的震慑,谁也不敢担保跟这些“野兽”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每个人都在心里问,这还是大唐的“开元盛世”吗?才过去几年啊,就到了这个地步。

  “自渡淮之后。我军的主要任务不是攻城略地,不是破敌冲阵,而是忙于赈济百姓。夺取彭城全郡后,每日仅赈济百姓,我军就需要耗费粮食六百石,几乎已与大军的军粮消耗持平。”身为淮西节度使的李忠臣,不但要为李光弼筹谋军机,也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军备后勤的管理。

  在场的众人虽未必都通晓后勤政务。

  但一些简单地算数却也难不倒他们。赈济百姓需要十石粮食,大军的军粮消耗还要稍多,这也就意味着每日实际耗费的粮食至少要达到一千二百石。

  每天一千二百石,一月就是三万六千石。若是这一战持续四、五个月,若是日后需要赈济的百姓更多,所需要的粮食简直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开战之前,虽然李忠臣已经透露过以淮西所储备粮食。足够支撑北伐大军征战七个月以上,而这其中也包括了对灾民的赈济粮。

  但此刻,严峻地现实让不少人心中也有些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