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这个家让我感觉好陌生

加入书签


    虽然明知道嬴元曼居心不良,赵昆还是接受了她提供的线索。

    从王家别院回来后,赵昆便着手准备离开频阳的计划。

    尽管有韩信和陈平主持大局,但一些现代化发展,还得让他来操盘。

    就如此,转眼间,已经临近元宵佳节。

    忙着工作的韩信和陈平是顾不上过节的,但赵昆对此却十分重视。

    因为除夕夜他和嬴政,王离,王雅打了通宵的斗地主,实在有点无聊。

    如果不来点新花样,恐怕元宵节除了斗地主,就是打麻将。

    眼看正月过后,就要启程离开频阳,在这个春节即将结束之前,他想真正感受下过年的味道。

    恩,不能打牌,得把元宵佳节过好。

    可怎么才算过好元宵佳节呢?

    赵昆心里没什么概念,他只知道这个时代的元宵节,要什么没什么。

    其实“元霄节”真正被定名,是在汉文帝时期,不过秦朝已经有了元月过节的传统。

    这也就意味着,元宵节的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传承下来的,才不是什么棒子国的文化遗产。

    然而,真要按照传统方式过节,赵昆觉得还不如打牌。

    他觉得自己是现代穿越过来的,要过元宵,肯定要跟现代有相似之处。

    否则怎么能感受过年的味道?

    而现代过元宵,讲究的是一个“闹”字。

    这闹元宵,闹元宵,不闹怎么过元宵?

    可所谓的闹,并不是三五成群,跑到街道上大吼大叫,而是热闹。

    想过得热闹,除了吃元宵以外,更重要的是赏灯。

    当然,赵昆不喜欢吃元宵,甚至对糯米一类的食物很排斥,但说起赏灯,却是他从小到大最喜欢的项目。

    在公元前,并没有“张灯结彩”的概念,首先是这个时代的纸还在赵昆手里,自然没有灯笼,其次是彩绸,一般人根本买不起。

    所以,想要把节日过得热闹,还得赵昆自己张罗。

    也就在三天前,他就开始命篾匠做灯笼。

    俗话说,不会扎纸人的篾匠,做不出好灯笼。很显然,经过专业化培训,赵昆府邸的篾匠,成了全能“艺术大师”。

    艺术大师出品,肯定是精品,尤其是赵昆让他们自由发挥,那灯笼做得有模有样。

    什么圆的,方的,奇形怪状的,一应俱全。

    而赵昆统一了灯笼的颜色后,便开始着手绘制花鸟鱼虫的图案,让那些灯笼更具观赏性。

    府邸里的仆人们很喜欢灯笼,尤其是那些丫鬟,一到天黑就拿灯笼出来玩,每次都看得如痴如醉,喜欢得不行。

    赵昆见她们喜欢,就让她们自己做,自己画,于是乎,灯笼越做越多,后山的竹子都快砍秃噜皮了。

    没办法,实在是做灯笼上瘾!

    这天傍晚,天色刚刚暗去,街道上有些清冷。

    桃花穿着连帽的斗篷,提着“飞鹤”图案的灯笼,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立刻吸引了其他丫鬟,也拿着灯笼跟桃花一起玩。

    看着少女们提着灯笼,嬉笑打闹的样子,赵昆不由感叹,这才是过节的气氛。

    但显而易见,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公子为夜路打更的人办了件好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