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两条技术路线-第2/4页

加入书签
    沈浪也算是做过多年管理的,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些从台湾省回来的工程师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心理本来就比较敏感,正是需要给他们找些事情做,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如果长期无所事事,难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嗯,梁总工你说得对,不过我们现在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去做?”

    建工厂?不太可能,现在基础建设都还没完成,难道让一帮制作芯片的工程师去搬水泥、扛沙袋吗?

    梁孟颂说道:“现在我们满脑子掌握的都是台积电的技术,但是对于内地的芯片制造技术,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特别是像光刻机、蚀刻机这些高端机器的技术特点、生产模式都一无所知。”

    “所以,我想要不趁着这段时间,我们把整个内地芯片制造业做一个技术摸底,看看到底哪些技术是需要我们重新掌握的。”

    其实梁孟颂这句话说得很含蓄,真实情况其实是,梁孟颂想要知道内地芯片制造产业发展到了哪一步,将来烛龙芯片能够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水平的。

    沈浪看向胡威武跟张汝金,张汝金点点头:“我觉得梁总工的想法很好,这是一个促进双方了解的机会。”

    由于中芯国际这些年一直使用的都是国外技术,所以张汝金自己并没有接触到太多国产芯片制造的上游产业链,对整体的行业现状了解的也不算太多。

    胡威武则是微微皱眉:“这恐怕还要向上级请示。”

    毕竟梁孟颂才刚刚回国,而且他带回来的那些工程师靠不靠得住也很难讲,台积电在针对中芯国际的诉讼案中提供的证据,就是台积电派来的卧底传回去的。

    像国产光刻机生产厂商,魔都微电子,蚀刻机生产厂商中微半导体多少都有国资的影子,他们的技术参数也都是保密的。

    “胡总工,这个工作还是要靠你去做,我们现在已经落后这么多了,技术路线也不存在什么机密,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沈浪说道。

    胡威武点点头:“嗯,我会尽全力协调的。”

    梁孟颂又郑重提出一个问题:“将来,烛龙芯片的技术路线应该怎么走,是不惜一切代价冲击制程,还是在确保制程良率的情况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对于芯片制造这个行业来说,技术路线绝对不是一件小事,相反是可以决定一家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可别小看其中的差别,芯片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数千道工艺,其中可以细究的细节实在是太多了,之所以芯片在制程上难以突破,其实并不是造不出来,而是因为没办法在保证现有良率的情况下造出来,造一批就赔一批。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芯片制造中的每一道工序的良率是90%,但是经过几千道工序之后,良率就变成了负数,当然,这么算肯定是不恰当的,很多比较简单的工序良率可以达到100%,但是问题在于,在按照万分之几的良率都会造成大量成本浪费的现代工业体系当中,这样的良率是根本没办法形成成本优势的。

    英特尔之所以十几年如一日的挤牙膏,咬死14nm工艺,等到台积电都已经开始搞5nm、3nm了,英特尔的芯片也仅仅只是达到10nm工艺,是英特尔没有技术实力搞5nm、3nm吗?并不是。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英特尔的14nm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哪怕是14nm工艺也就可以达到跟台积电5nm差不多的水平。

    而在5nm这样更先进的制程技术上,英特尔没有办法保证良率,保证不了良率就意味着无法保证利润,英特尔是一家商业公司,追究的自然是效益,哪怕是制程被碾压,英特尔依旧可以通过挤牙膏,不断推出新产品,来获得利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