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底深厚-第2/3页

加入书签
  “胡人可以拉起百万大军不是问题,甚至两百成大军也有可能。”周基勋补充说道,萧玉文也点点头,同意周基勋的说法。

  “五万只是精锐而已,还有三万是处于二十五到三十五之间,不过现在是后勤。其实他们正当壮年,依然还在一战之力。”杨云打量众人一眼说道。

  “八万,好像还是不太够。”郑鼎与周基勋、萧玉文互相交换眼色,摇摇头。

  杨云想了想说道,说道:“现在还有二万是处于三十五到四十五,他们目前在修路。其实他们经验丰富,关键时刻也能够上战场。”

  “十万兵力,与胡人百万甚至两百万大军,只能说勉勉强强一战。”郑鼎与周基勋三人互相交换神色,最后说道。

  “西县拉出两万精兵不是问题,如果确实打仗太激烈了,四川拉几万人也不是问题。”杨云接着说道。

  郑鼎摇摇头:“朝廷不是猜忌小圣人的吗,巴不得小圣人与胡人打得你死我活。这个怕不得不考虑朝廷感受吧。”

  “拉多了朝廷自然要反对,但是拉两三万人不是问题。”杨云解释说道。

  郑鼎与周基勋等三人摇摇头,说道:“这三万人当然都是保安团人好说,就害怕是朝廷其它人来了,西县以后就不是小圣人了。”

  其它人听了,互相打量一眼,眼里也是担忧,这个西县乃是小圣人的根据地,岂能够让他人染指。

  “在下也当然这种想法,后来才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现在金堂县等地有大量中原之人,还有一些感激小圣人的四川之人。”杨云耐心向着在座的人说道,“只要小圣人一声招呼,自然愿意来之人如过江之鲫。”

  “小圣人当然有这个号召之力,可是在四川大量招兵买马得考虑朝廷态度。”郑鼎双说出自己的担心。

  杨云打量众人一眼,语气尽量轻淡:“无妨,除了四川,还有中原。”

  “自从小圣人从中原拉了五万百姓之后,胡人不是已经对小圣人处处设防吗,怎么还能够在那里拉人呢?”郑鼎又是摇摇头,眼里完全是不相信的神色。

  杨云打量他一眼,也是摇摇头:“当然小郎君是不会主动跑到中原去拉人,可是中原百姓自己就会跑来。”

  “他们为何会自己跑来?”郑鼎与萧玉文完全不相信,不禁目瞪口呆。

  杨云笑了笑,说道:“有了这五万中原人作为例子,中原人已经把金堂看成人间天堂,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到那里。”

  郑鼎与萧玉文等人想了想,觉得有理,最后还是认同这种说法。

  郑鼎想了想,喝茶一口,拱手一礼问道:“敢问军师,现在还有多人从中原来到四川?”

  “这个没有定数,有时一天几十,有时百多。上月来了接近三千多人。”杨云一边还礼,一边话里有说不出的自豪。

  看来保安团的细作上次走对了,对中原百姓影响极大。

  其实杨云有些话并没有完全说完,这么多中原人能够来到西县,与保安团的细作营分不开的。

  毕竟,这些中原百姓绝大部分目不识丁,有的甚至一生没有到过县城。

  其实汉人的乡土观念极重,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哪个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千里大迁移?

  关键的是,他们消息闭塞,怎么知道金堂县是人间天堂?

  细作营为了让中原百姓知道金堂县是人间天堂,也真的拼命了。

  为了能够拉人,这些保安团的八仙过海,各施绝招。

  细作营由于原来是外地人,无法说动本地人。

  能够说动当地人的,就只有当地的文人、商人,特别是乡绅耆老。

  商人地位不高,但是接交人员比较广泛,三流九教都有交道;

  文人与乡绅耆老比较权威,流到性不如商人。

  但是他们在当地影响很大,百姓极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

  商人与文人耆老乡绅各有特点,互相弥补。

  他们就把当地的文人、商人甚至乡绅耆老等发展为下线。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有的细作为了发展下线,甚至卖身给乡绅为仆人,从而达到接近乡绅耆老的目的。

  他们冒着长项给乡绅耆老当仆人的风险,因为万一没有说动乡绅耆老,就只有长期给他们当真正的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