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下)-第2/6页

加入书签
    结果某天你在经过邻居家的车位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两辆车叠罗汉的停在了一个车位上,并且出行的时候也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而且交警还放任它随便开。

    这tmd就很离谱了......

    眼下的情形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显然很冲击三观。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杨老啊威腾啊这些大老在内,没人想到这个信号是两颗粒子共同发出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

    它在数据上又确实是成立的。

    也就是小区内(粒子能级)中出现了两颗手牵手的微粒,避开了微观规则(交警)的监督,嗖的一下从你面前飚过去了。

    当然了。

    这里的前提是同一次实验。

    要是不同次数的实验,倒是有可能出现两颗不同微粒呈现出近似能级的情况:

    比如说∧2350和∧2150超子,对撞的量级都在1.9gev附近,但一次实验中只会生成其中一种粒子,不可能同时出现。

    “这还没完呢。”

    在克里斯汀震惊的同时,陆朝阳又瞥了这姑娘一眼:

    “你别忘了,能量尺度对上后,不但代表数学上符合两颗粒子的形态,更关键的是......”

    “我们之前说的那个模型,这下恐怕就真成立了。”

    克里斯汀再次一愣。

    回过神后。

    一股酥麻感瞬间从尾椎处冲到了她的头顶。

    “妈耶.....真刺激......”

    .......

    第一排的杨老等人并不清楚陆朝阳和克里斯汀的对话,此时他们正围坐在一起,从更细节化的数据上验证着两颗粒子同时存在的可行性。

    “拓扑磁化率没问题了......”

    “衰变因子成功配平......”

    “难怪会出现本征值正常,却是标量场的表达式这种情况,因为两种粒子一种是费米子,一种是玻色子.....”

    随着两种粒子的模型代入。

    一个个早先困扰着众人的数据异常,全部有了解答。

    十多分钟后。

    侯星远的助理高洪文匆匆找到了潘院士,朝他递来了一份尚有热度的文件:

    “潘院士,方面进行了一次噼裂额外机制的验证,确定在Σ3的末态发现了两种粒子的迹象!”

    “不过它们的能级分裂区间很小很小,只有520ev左右。”

    潘院士接过报告看了几眼,朝他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辛苦你了,小高。”

    噼裂。

    这是一种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很少见的非常规验证方式。

    它是对重离子碰撞过程进行的束流能量扫描,通过不同平均场势来解释实验现象。

    主要就是为了分辨区段相邻粒子的细化属性。

    即便是,一年到头可能也就会用上一两次噼裂验证,所以此前哪一方都没想到过这事儿。

    而此时此刻。

    噼裂结果的出炉,也正式代表着杨老猜想的正确性。

    换而言之.......

    这个923.8gev的信号,确实是两颗粒子共同发出的。

    要知道。

    在轮次相同这个前置条件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