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boom!!(感谢陳醉大佬打赏的盟主!)-第2/4页

加入书签
  所以目前前端粒子物理领域一直在想着提高对撞机的量级,其中最早被提出的设备叫做国际直线对撞机。

  也就是InternationalLinearCollider,简称ILC。

  它是一条长约20公里的直线型加速器,能级可以达到50TeV。

  这个项目在一开始的时候呢,是计划在CERN、费米实验室和霓虹之中三选一落地。

  不过2020年的时候被霓虹顺利拿到了手里,总造价大概在1000亿华夏币左右。

  虽然22年的时候霓虹对ILC亮了次黄灯,但很快就又把它作为了待建项目,并且划下了一笔初期经费—外头有传闻这笔经费大概有50亿华夏币,不过没啥实锤,总之数量不会太小就是了。换而言之。

  对于铃木厚人来说,他基本不用担心霓虹下一代对撞机的交接迭代问题,只要考虑项目的落地时间就够了?

  但CERN却不一样。在ILC被霓虹抢走后。

  CERN立刻又宣布了一个新的对撞机项目,叫做未来环形对撞机Futu

  对撞机FutureCirCollider,缩写FCC。

  它的轨道长度将达到100千米,量级100TeV,总造价1800亿华夏币。

  不过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取得实际落实,原因说白了很简单:

  前边就是能级荒漠,这么多钱投进去恐怕没啥效果。

  所以这些年卡洛·鲁比亚一直在为这个项目奔波,其中华夏也没少跑—因为华夏的基建皮实又廉价,属于当之无愧的首选。

  而今天的这场发布会嘛....

  暗物质就别说了,如果能再发现一颗粒子尤其是TeV级别的例子,对卡洛·鲁比亚....或者说CERN上下数千名员工而言,都无疑是个巨大的帮助。

  卡洛·鲁比亚可以把报告甩到成员国理事会的桌面上,挺着胸脯说这颗粒子就是能级荒漠边缘的遗珠,所谓的荒漠中未必什么都没有。

  或许在沙漠之下,埋藏着无数的石油呢。当然了。

  只要别被老鹰偷走就行。

  这是对CERN全体都有益的事情,也就是卡洛·鲁比亚在立场上肯定是偏积极的。

  加之侯星远多半又给卡洛·鲁比亚许了些其他

  条件,例如潘院士所说的优惠—这玩意儿大概率指的是工程报价。

  虽然工程基建的利润肯定不如搞仪器设备那么多,但在FCC的总支出方面却必然是大头,毕竟总长100千米的地下设备呢。

  以侯星远中科院院长的身份,在这方面许诺一些优惠还是很轻松的,并且徐云毫不怀疑兔子们还有的赚。

  难怪徐云从刚才就没见到卡洛·鲁比亚呢,合着是跑后台去和侯星远暗搓搓的开小会去了....

  想到这里。

  徐云毫无征兆的叹了口气。

  虽然靠着CERN或许能渡过这次难关,但说到底还是自家得有一台加速器啊.

  随后他又看了眼身边的杨老,心中有些感慨。当年华夏曾经计划搞一台超级粒子对撞机,也就是CEPC。

  但在讨论的时候,却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在支持CEPC的业内人士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以及丘成桐先生。反对的代表人物则是杨老。

  那时候杨老写了篇《华夏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的文章,用七条理由反对了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先生的看法。

  当天上午王贻芳院士在看到文章后。

  便写了一篇名为《华夏建造大型对撞机,今天正是时机》的文章反驳。

  客观来说,双方其实都有理。杨老的理由很直白:

  CEPC的量级是100TeV+,那里是公认的能级荒漠,现实也不是,很可能投入2000亿啥都找不到,把2000亿投入教育显然更加划算。

  而王贻芳院士的意见其实也挺有道理的:

  国内不是拿不出2000亿资金,如果整顿经费猫腻,五年最少可以腾余1500个亿出来,国家出500亿就行了,这种国之重器谁都不能保证有用,但不能不有,没这东西就真的一点可能都没了。总而言之。

  因为意见上的分歧,导致杨老和王贻芳院士现如今关系极差。

  同时国内不喜欢杨老与不喜欢院士的网民又大有人在,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网民藉着支持某方的理由,大肆去攻击另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