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轰然沉没的泰坦尼克(下)-第2/4页

加入书签
  按照现有预设模型来说。

  热暗物质...也就是中微子之流,即便和原子核发生了撞击,也不会有任何光线产生。

  理论上的温暗物质则可以产生一个宽度约两厘米的光源,由于有透镜增持,最上方的人费些力还是能看到这束光的。

  至于冷暗物质...也就是标准意义上的暗物质嘛,也分成好几种情况。

  也就是此前说过的五种模型:

  弱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

  轴子、

  惰性中微子、

  超大质量粒子、

  超轻失量粒子。

  其中超大质量粒子和超轻失量粒子理论上的光圈粗细,应该是十厘米到十五厘米。

  惰性中微子则由于属性未知,争议相对比较大,不过普遍认为在18-30厘米之间。

  轴子是40厘米左右。

  wimp....也就是目前认为最可能是暗物质的微粒,它的宽度是60-80厘米。

  而眼下出现在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面前的这道光影......

  只要不是星际玩家,哪怕裸眼都能清楚的看到它的宽度,最少都不会低于......

  两米!

  诚然。

  由于透镜、水基液介质折射率的问题,肉眼上看到的光圈可能会和模型标准有些出入。

  例如超大质量粒子可能会和惰性中微子混淆,具体的区分还需要通过仪器这个更精密的工具来分辨。

  但这里所谓的‘出入’说破天也就十几二十厘米,不可能会把一道8厘米的光圈扩大成两米那么离谱。

  换而言之.......

  这一次。

  liner暗物质实验室真的发现了标准的暗物质微粒。

  破折号,在华夏人的引导下。

  看着泛着红光的水基液液面。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思索片刻,从连体衣内取出了一张随身携带、印有各项实验数据的a4纸。

  随后他将这张纸叠成了一艘小纸船,弯下身,透过护栏的空隙,将它放到了水里。

  震荡的水基液一边引动着纸船飘荡,一边迅速浸染着它的躯体。

  顶多半分钟不到,这艘纸船就会被打湿下沉。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注视了纸船几秒钟,将口风琴也一同放到了过道一角。

  接着拍了拍尼尔森的肩膀,头也不回的离开了f4库:

  “我们该离开了,尼尔森。”

  两分钟后。

  脱下连体衣的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回到了主控室,踱步来到了安吉·佩德罗的身边:

  “佩德罗,情况怎么样?”

  安吉·佩德罗扫了好友一眼,从桌上拿起一份报告递给了他:

  “核验无误,华夏人确实发现了标准的暗物质粒子。”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接过报告,看也不看的放到了一旁,摇头道:

  “这我知道,f4库里的红光都快照到我脸上了,那玩意儿可比数据要直观的多。”

  “佩德罗,我问的不是结果如何,而是....“

  “我们的位次第几?”

  安吉·佩德罗朝他微微一笑,指着主控屏上的直播现场画面,说道:

  “看到最前面的那盏灯了吗?我们的。”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愣了愣,回过神后并没有太过欣喜,而是鼓着腮帮子,悠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只见他随手拉过一把凳子,整个人沉沉的坐了下去。

  身子前倾,十指插入银白色的头发中,表情茫然。

  不过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并没有哭。

  准确来说......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切换到哪种心情。

  对于如今65岁、同时还患有食道癌中期的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来说。

  能够在退休...或者说死前见到暗物质被发现,其实可以说是一件挺令人欣喜的事情。

  这代表他所坚持的方向没有错——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句话堪称人生幸事。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至死都没能发现自己想要追寻的目标,甚至被告知投入毕生的方向是错误的。

  比如弗里德里希·弗雷格。

  十九世纪末、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即后来被当做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