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上)-第2/4页

加入书签
  “每蹦跶一次,我们就略微降低囚禁电场,原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就会让带电微粒散开,外侧的粒子就会逃逸。

  “而孤点粒子,则由于没有静质量也没有带电性的原因,将会永久性的保存在通道内。”

  徐云的这个方案用人话...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相对于现实里的抖簸箕。

  铅离子碰撞后的微粒,就相当于掺杂了泥土、种子、虫子、杂草的混合物。

  想要将它们分类,最好的办法就是抖簸箕。

  只要设计好合适的孔洞大小,最终总是能抖出来你需要的东西——无外乎具体的力度和孔洞直径罢了。

  当然了。

  这种解释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对于陆朝阳这种业内人士来说,需要考虑的远远不止抖动那么简单。

  只见他沉默片刻,抬头看向徐云:

  “思路大致可行,但是小徐,我有一个问题啊。”

  说着陆朝阳左右手各伸出一根食指,指尖对指尖碰了碰:

  “你看,指尖和指尖接触,就好比是两道束流互相碰撞,这个环节不存在什么争论,但是.......

  随后陆朝阳将左手原本卷曲的大拇指伸平,和已经伸出的食指形成了一个等于号的姿势,接着两根手指的指面互相碰了碰:

  “但是小徐,你有没有考虑过相同束流内....也就是运动方向相同的铅离子,可能因为电场原因而出现碰撞或者激发的情况呢?”

  “如果内部重离子发生碰撞,那么后续的方向就不可控了。”

  边上一位正在打下手的男生闻言,也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陆朝阳的疑问同样不难理解。

  就好比在正面战场上,两支军队正在互相发射导弹,彼此导弹的轨迹都是射向的对方。

  但若是在导弹飞行的途中,天地之间忽然额外多出了一股来自非运动方向的力,并且这股力大到了足以影响导弹的轨迹......

  那么这样一来,就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

  未碰到敌方导弹之前,己方导弹先一步被改变了线路,内部发生了碰撞。

  这种碰撞的后果虽然同样属于爆炸,但显然没有任何价值——发射导弹的目的是为了杀伤敌人,而不是单纯的看烟花。

  因此这种情况......

  确实必须考虑在内。

  否则整个实验就成笑话了,徐云的微信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不过徐云对这个情况显然早有准备,只见他拿起笔,很快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式子:

  exp(-|x|/x0)。

  接着在式子下方画了一横,便不再说话。

  看着这道式子,陆朝阳的眼中微微浮现出一丝错愕:

  “这是......“

  过了几秒。

  他忽然哎呀了一声,重重一拍自己的额头:

  “哎呀....你看看,我怎么把delta势阱给忘了,OKOK,小徐,那我没问题了。”

  徐云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不过微微翘起的嘴角,还是隐隐暴露出了他的内心小得意。

  没错。

  聪明的同学想必已经看出来了。

  上头的那个公式,正(本章未完!)

  第三百五十八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 上

  是1维空间中单个原子束缚态的波函数。

  根据这个波函数,可以很清晰的判断出一个情况:

  当两个原子的距离小于两倍原子半径的时候,反对称态的能量E>0,。

  而自由电子的能量,同样也是0。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情况下,对称态已经不稳定了,电子可以飞到无穷远。

  因此当两个铅离子靠近的时候,它们自然就会分解,而非发生碰撞。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它们不能被看成是玻色子。

  分解的能量和碰撞的能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量级。

  不过话说回来。

  陆朝阳会出现这种误判和他的能力没多少关系,而是与实验涉及的方向有关。

  粒子物理实验中其实是不包括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相关的,二者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如果不是孤点粒子的特殊性,陆朝阳平时压根不会接触这方面的内容。

  所以他会出现一些思路上的错误倒也正常。

  理越辨越明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