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再见了,1850!(完)(万字更新!!!)-第2/7页

加入书签
  当然了。

  依旧是括弧,青春版。

  众所周知。

  在人类漫长的武器发展史中,寻找“最强贴身盾牌”的脚步从未停歇。

  有句话说得好:

  “每件装备都有它的宿敌。”

  对子弹来说,防弹衣就是“宿敌”之一。

  较早的防弹衣是“以钢为甲”,通过坚硬的钢板抵御子弹射击。

  这种钢甲出现的时间很早,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普通的盔甲没啥区别。

  它在16世纪末曾经风靡过一次,普及到了整个欧洲。

  尽管它能起到防弹作用,但质地太硬、重量过大、穿戴不便。

  于是,世界各国渐渐踏上找寻“轻质软甲”之路。

  首先进入人类视野的是棉花纤维。

  在1811年。

  高卢曾用10层以上的棉纤维制作出“棉质背甲”,具有一定防弹能力。

  接下来便是近代三剑客:

  19世纪末的丝绸。

  20世纪初的锰钢。

  以及真正现代的防弹材料凯夫拉、特沃纶、斯派克特纤维等等。

  此次徐云设计的防弹衣的技术思路并不复杂,说白了就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简单的公式:

  丝+陶瓷。

  其中简单的部分在于丝。

  它没啥技术含量,运用的就是蚕丝甲的原理。

  这玩意儿东方自古存在已久,只是后世蚕丝甲的顾客大多数时候只有两个群体:

  一是甲胃收藏者。

  二是情趣内衣爱好者和只因。

  至于不简单的部分嘛......

  自然是陶瓷了。

  众所周知。

  陶瓷片本身是做不了防弹衣的。

  因为那么一大片陶瓷太重了,而且都是硬的不方便活动。

  穿了这么一身,基本上很难做完整的动作。

  不过呢。

  陶瓷却可以作为防弹插板的材料,并且主要针对的就是步枪弹。

  对应的是海对面级和以上的级。

  它是由陶瓷+防弹纤维组成的复合材料,效果即便在后世也相对不错。

  因为陶瓷的硬度高,而且比重比防弹钢低很多。

  在面对射击的时。

  陶瓷会靠着硬度将弹丸击碎,变成数个质量更小的弹丸,接着利用陶瓷的碎裂进一步减小其动能。

  然后再由陶瓷后面的防弹纤维板承接住这些威胁更小的碎片,从而实现防御效果。

  这个防弹纤维便是前面提到的蚕丝。

  当然了。

  后世的这类陶瓷并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表面喷聚脲涂层的多曲面金属陶瓷。

  这玩意儿在1850年咋搞呢?

  看到这里,聪明的众所周同学想必应该记起来了。

  没错!

  当初徐云在阴极射线实验中,曾经给出过一个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道具——

  压电陶瓷。(303章)

  压电陶瓷在经过极化后,电畴会沿电场方向定向排列。

  此时只要加入一些金属,就能达到乞丐版防弹陶瓷的特性。

  草蛇灰线,伏笔千里.JPG。

  有了压电陶瓷和蚕丝,一件简易版的防弹衣便诞生了。

  这种DIY版本的压电陶瓷防弹衣在后世能稳稳防下7.62mm的半威力步枪弹,连肋骨都不会伤,不过全威力弹就防止不下了。(油管有视频)

  不过7.62mm弹虽然在后世属于标配,可在1851年嘛.....

  米涅步枪用的子弹叫做米涅弹,有的时候因为音译问题还叫米尼弹,是一种裸铅弹。

  这种子弹的装药量很小,杀伤力在于初始动能,所以威力存在三种区间:

  一种是10米内,米涅弹的威力可以和7.62mm的全威力步枪弹比肩。

  第二种是10-25米,相当于半威力弹。

  但超过25米,它的威力便会呈现区间下降——因为这年头弹道学实在是太原始了。

  在远距离的情况下。

  除非是像早先那位肯尼迪一样被爆头或者击中脏器,否则基本上不会立刻毙命。

  当然了。

  等后膛枪技术出现,米涅弹的威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随后徐云又送随身的背包里取出了一顶钢盔,五六斤重的样子。

  后世的钢盔性能比较复杂,这玩意儿其实不是为了防御子弹,而是为了避免流弹或者破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