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玩的可真特么大(上)(9.4K)-第2/6页

加入书签
  假设以太相对于太阳静止,那么运动的就是仪器——并且它的运动速度就是地球的公转速度。

  说完这些。

  拉尔夫·艾什利的眉头也轻轻拧了起来,干脆利落的一摊手。对徐云道:

  “罗峰同学,我能想到的就这些,至于其他步骤....我就没什么头绪了。”

  徐云见状鼓了鼓掌,夸赞道:

  “没关系,艾什利学长,你做的已经非常非常棒了。”

  徐云这番话确实不是客套,能够想出前面两点,拉尔夫·艾什利的能力就已经对得起他数学系第二的成绩了。

  随后徐云转过身,在原先地球的位置上画了个小点。

  标上钠的英文,示意这是钠光源。

  接着又从光源处画出一个箭头,代表着光路,在某个区域分成了两个方向。

  画完这些。

  他又放下粉笔,看向了台下众人,问道:

  “各位同学,除了以上两点,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吗?”

  “这里不是课堂,大家可以尽情畅所欲言。”

  听到徐云这番话。

  嗡嗡嗡——

  三十多人的活动室内,很快响起了跳蛋般的讨论声。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在左边的光路上加个透镜?”

  “....不合适吧,你要搞散色?”

  “这里加个类似小门的开关怎么样?”

  过了几分钟。

  休伯特·艾里举起了手,这位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之子脸上的表情有些跃跃欲试,似乎想到了某种可行的方法:

  “罗峰同学,这里!”

  “请说吧,艾里同学。”

  休伯特·艾里嗖的一下从台下站起,飞快的说道:

  “分光镜,罗峰同学,我认为一定要有分光镜!”

  说着他将左手食指水平伸直,预示着光路。

  右手手掌则向外弯曲了四十五度,示意道:

  “你们看,光线从左向右运动,由于是点光源所以没有分叉。”

  “因此我们可以在光路的右边放置一枚分光镜,将光路分成两束彼此垂直的光线。”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两个符合实验要求的光束了了!”

  听到他的设计。

  徐云还没来得及出声,便有另一位男生先行问道:

  “那么艾里同学,分完光线以后呢?我们该如何观测或者计算两束光的差异?”

  休伯特·艾里闻言一愣,张了张嘴,整个人不由支支吾吾了起来:

  “这...这应该有某种现象吧?“

  提问者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追问道:

  “那你说是什么现象?”

  休伯特·艾里默然。

  看的出来。

  这个年轻人也是脑子一热举起的手,思路虽然没问题,但显然只考虑了前半截就急着出风头了。

  不过休伯特·艾里毕竟和徐云关系不错,他的老爹乔治·比德尔·艾里在冥王星之夜也帮了至关重要的忙。

  因此徐云还是主动出面帮休伯特·艾里解了围:

  “咳咳....我说两句吧。”

  “艾里同学虽然没有提出完整的思路,但分光镜的设想却非常到位。”

  随后他拿起笔,准备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其实呢,我们只要在分叉出的两道光路末尾加上两块反射镜。”

  “接着再在垂直光路的另一侧放置一块观测屏,就可以在上面看到.......”

  “哦,我知道了!”

  结果徐云还没落笔,他的左手边便窜起了一道人影,激动的说道:

  “是干涉,是干涉条纹!我说的对吗,罗峰先生?”

  虽然没有看清打断者的容貌,但这道声音徐云却已然熟悉到了不能再熟悉。

  同时纵观教室这三十多人,会管他叫‘罗峰先生’的却有且仅有一位:

  这个副本的主角,未来的伏清无为虚波太上磁皇大道君,小麦同学。

  眼见小麦似乎有了思路,并且架势比休伯特·艾里更自信,徐云的心中便临时起了另一个念头:

  要不......

  试试小麦能考虑到哪种程度?

  毕竟认识到现在,小麦虽然靠着几次“啊咧咧”把历史往前踹了几脚,但徐云却没见过小麦真正设计过某次完整的实验。

  这对于玩游戏时喜欢拿成就点的徐云来说,确实是个遗憾。

  眼下有了机会,焉能放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