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镇-第3/4页

加入书签
  再往前,就是那个给李去病他们这一群孩子讲“道法”的老道人所在道观,说是道观,其实就只有老道人一人。

  镇子里各家遇到白事,就请道人给做做法事。每逢重要节日,道人会开坛做法,驱除污秽。

  小镇毕竟人少,所以平日里,老道人会在道观门口摆一个算命摊子,可能是乡里乡亲的熟悉了,老道人从来不主动招徕生意,那家有什么事,愿意求上一签,或者算上一卦,老道人也不提收钱的事。各家自愿,愿者多给。

  老道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李去病他们讲“道法”。听爷爷说,老道人全名叫陈木南,是个外乡人,在李去病出生的那天来到镇子上的,陈道人来后帮了村子一个大忙,后来陈道人就没有离开过镇子,而且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建了个小小道观,道观小到都没有名字。

  到了道观,就到了书简巷的尽头,李去病又掉转头往回跑,跑到了安平巷。李去病最好的朋友,项怀英家就在这里。

  李去病跑到这里时,听见项怀英的读书声,边跑边朝屋里说:“怀英,读书呢。”

  项怀英也会一如既往的回道:“十二,跑步呢。”

  两人隔着院墙,相互哈哈一笑,也不知道这是两个第几百次重复这样的简单对话了。

  安平巷的尽头,是镇子外面的那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连接镇子和旧官道的石拱桥,桥下还悬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

  过了石拱桥,在旧官道上还有个驿站,四四方方的小楼,以前是供步递、马递和急递等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不过因为开了新官道,旧官道上的驿站已无人驻守,小楼灰色的墙皮已经剥落大半,露出其下的青砖,屋顶上的黑瓦也已经残缺不全。但终究是官家的东西,平民百姓是不敢前去使用的。

  李去病并未过石拱桥跑向旧官道,而是在石拱桥靠近镇子这一头就转了个弯,沿河边跑去。

  此时的玉清河,风微寒,波不兴。

  二月的春风,把河边的一颗大柳树,剪出了千万条丝绦。柳枝上陆续冒出的新芽,异常翠绿。

  大约跑出数里路后,李去病来到了一块石头处,立定之后,摸了摸石头。

  这块石头呈青褐色,六尺见方,不过一点都不圆润。听村里人说以前没有这块石头,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突然就有了这块石头,好在这块石头只是路边,不在各家耕地之上,也就没有人管。倒是李去病每次见这块石头,都有说不出的亲近之感。

  这块石头,是李去病每次跑步的终点,跑到这里就要折返回去,往回跑了。

  等李去病跑第三圈时,小镇陆续开始热闹起来了。

  安平巷的糕点铺子门打开了,走出来掌柜李云龙。

  正好碰到一个去挑井水的汉子,汉子看着李云龙不断揉腰,笑道:“掌柜的,昨晚跟媳妇打架又打输了。不过你也真是,男人嘛,要能屈能伸。就你媳妇胸口那两坨肉,比你家最大号的白面馒头还大,你遭得住?还有那两条腿,我看能把你夹死。”

  掌柜笑道:“李二,这你就不懂了,男人该要硬的时候要硬,该软的时候要软。”

  这时候,店铺里走出个山峦叠嶂的夫人,那妇人笑骂道:“你个挨千刀的死光棍,又想占老娘便宜,小心我打断你三条腿。再说了,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自古男人和女人打架,哪有男人会赢的道理。”

  妇人说着,低头看了看,看不到脚,然后很满意的笑了笑,喃喃道:“衣服又小了。”

  李去病向两人点了点头,然后对着李二叫了声哥,继续往前跑去。

  福寿巷这边的铁匠铺和猪肉铺也都开了铺门。

  铁匠铺在福寿巷的尽头,靠近河边,此时已经传出了打铁的声音。打铁的汉子是个外姓人,叫铁中堂,人如其名。

  听说家里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十二年前的那场大变故中没了,无依无靠,四处流浪。最后流浪到姚家镇,铁匠铺的李麻子看铁中堂一身蛮力,是块打铁的好材料,就把铁中堂收为徒弟,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铁中堂。不过话说回来,李麻子的女儿长的真不怎么出彩,好在气质婉约,李麻子非常得意地形容,这叫柔配刚,打铁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