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上皇回京(上)

加入书签


  李昕说道:“好了,除了赵飞跟刘帅,其他人可以走了。”

  众人走后,李昕把几张纸交给赵飞道:“赵飞,这是一套制造海盐的方法,你按照此法等通霄城开建以后在通霄城南部选适合的地方建盐场制盐,以后我们的盐除了要满足兴汉岛跟济州岛的供应还要销往大宋拓展我们的财源。”

  台湾西南的嘉义地区是台湾最适合产盐的地方,而通霄城的位置距离嘉义已经不远了。

  赵飞抱拳道:“是,主家,属下明白了。”

  李昕点头道:“好了,你下去吧。”

  赵飞走后,李昕把密信递给了刘法道:“刘帅,这就是某这次回惠安的原因。”

  刘法看了密信道:“某知道了,主公放心去吧。”

  交代完诸事后,李昕给登州天香楼去了一封信,便收拾收拾再次回惠安了。

  宋钦宗除了密切关注河北、河东三镇局势外,他还在运筹另一件大事,即迎接太上皇回京。

  太上皇自正月初三深夜,从通津门出城避难,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他名义上是去亳州烧香,其实并没去亳州,而是南渡长江,一直停留在镇江。期间,他“以都城围闭”为由,做了三件事:一是“止绝东南递角”,二是“止东南勤王之师”,三是“以纲运于所在卸纳”。后来,泗州官吏将此上报朝廷,朝廷“不以为然”。于是“道路籍籍”,传言说太上皇可能要在镇江复辟。这引起了京城上下的极大关注。

  首先是太学生陈东挺身上书,“乞诛六贼臣”。许多人也认为,这都是童贯朱勔等六贼所为,他们在继续蒙蔽太上皇,朝廷必须将他们除掉,不然国家将面临分裂的危险。六贼不除,国无宁日。

  宋钦宗于是派遣开封府尹聂山接替宋焕,担任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令他去镇江对童贯朱勔等人“密图之”。聂山很有头脑,他请宋钦宗给他下达一份诛杀六贼的诏书,并希望派开封府使臣数十人随行。

  李纲这天恰好因事上奏,留在福宁殿里。他获悉情况后,当即劝谏说:“此数人罪恶固不容恕,然聂山之行,恐朝廷不当如此措置。昔肃宗欲发李林甫墓,李泌谏谓:其如明皇何?肃宗抱泌颈泣曰:思不及此。使山之所图果成,惊动道君,此忧在陛下;所图不成,为数人所觉,一挟道君于东南,求职剑南一道,陛下何以处之?”

  宋钦宗猛然醒悟,急忙问道:“奈何?”

  李纲回答道:“罢山之行,显责童贯朱勔之属。陛下降诏蔡攸,委令劝道君去此数人者,早回銮舆,可以不劳而事定矣。”宋钦宗接受了李纲的建议,“山乃不果行”。

  对于朝廷的猜疑,宋徽宗已有所知,他感到很委屈。三月十五日,他在赐给宋焕的诰中解释说:“舟御东来,重烦有司卫兵仅满三千,庶事草创,固可知也。及边吏弛备,胡骑犯阙,行宫邈在淮泗,而都城昼闭,道路隔绝,深自为念。恐贻嗣圣之忧,故留浙兵以自卫。至于止粮饷,截递角,皆私忧过,计恐资寇尔。缘此三事,奸人乘间造言,缘饰形似,遂至朝廷之疑。每见台赍名敕州县,而实及予躬,兴言及此,不觉流涕。”

  宋徽宗希望宋焕能“周旋两宫”,使自己与陛下“父子间欢然,略无纤毫忧疑者。”

  然而,对于皇上能否理解自己当时之所为,能否不计前嫌,宋徽宗心里很没底,有些忐忑。所以,他在回京途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当行进到南京时他停下不走了。他写信给宋钦宗,让他派遣吴敏或者李纲,其中一人来南京一趟。

  宋钦宗不知道太上皇这是何意,朝廷大臣也“莫晓其意”,“皆言事且不测”。

  这时,李纲上奏道:“所以欲臣及吴敏者,无他,欲知朝廷事尔。吴敏不可去陛下左右,臣愿前往奉迎,如蒙道君赐对,臣具条陈自围城以来事宜,以释两宫之疑,决无他虑。”

  宋钦宗一开始不答应,在李纲极力请求下才同意。

  徐处仁等大臣对李纲说道:“此行有贲育之勇。”

  李纲笑了笑,回答道:“古人犹单骑见虏,况故君乎!”

  三月十七日,李纲携带着宋钦宗的亲笔信,以及宋钦宗赏赐给太上皇行宫官属的茶、药、银合等物品,离开京师,前往南京迎候太上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