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要整条生产线-第2/2页

加入书签
  前三次谈判,团长的行政职别都比刘劲松高,刘劲松只是个参于者。这一次,由领事馆发来的公函看,刘劲松的职务与上次的一样,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代表团的级别还不如上次,他能够有多大的决定权呢,还不是象上几次一样,从这里探听到一些机密后,又自个跑回国去进行研究复制,复制不成功,就再次跑到这里谈判。

  “我们这次到贵公司来谈判的目的只有一个,一条十万台每年的冰箱生产线。”看出了戈培尔先生的冷淡,刘劲松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个人的引进目标。

  “真的,不是零打碎敲地转让一部分一部分的技术,而是捆绑式地要求一条生产线?”对于这个结果,戈培尔既兴奋,又怀疑,兴奋的这是一个大生意,怀疑的是中国代表团突然思维转向了,但这个转向却是由一个低级别的团长提出的,转向得太意外,这事是真是假很难判别。

  职务代表着权力,换着任何人,处在戈培尔先生的这个位置上,有可能都会这么想。

  “是一整条的生产线,不是一项一项的需求,我没听错吧?”戈培尔先生又追问了一句。

  “是的,戈培尔先生,我们要的是一整条的生产线。”

  得到刘劲松肯定的答复后,戈培尔先生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我得先听一听你们的诉求,再根据情况向公司上级汇报。”也许,这次中国人来真的呢,推掉就可能失去一个大单,无论真假,戈培尔先生都认为有必要先把客人留住再说。?

  “完全可以。”刘劲松说着,把头转向了裘福德,介绍技术细节属于裘福德的工作

  ?裘福德摆开一个笔记本,开始陈述有关需求。这条生产线的年加工能力应当在十万台至十二万台之间,包括从零配件进入到产品产出包装的全部工序,包括侧板滚轧、侧板成型、贴冷凝器、装箱胆、装中梁、底梁、装冷藏蒸发器、排水管、整理线束、盖背板、发泡、装门、装压缩机、接线、焊接、装附件、检查、打包、下线,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全套设备的价格,希望能够控制在1亿美元之内。

  翻译工作由王进水进行,他的德语讲得很流利,专业词汇的使用也很准确,让同行们都服气了。

  ?信息量太大,戈培尔先生有些反应不过来,看样子,这次东方大国是动真格了,对冰箱自动化生产整个流程一股脑儿提出要求。

  戈培尔先生回忆起中国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不断地提起压缩机与冷凝器与冷藏蒸发器的制造细节,而对生产线的兴趣不浓,这次胃口完全不一样了。

  “尊敬的嘉宾们,我已请示了董事长,请给我们半天时间,明天早上,双方举行正式的谈判。”戈培尔先生微笑着回答,声音微微有些儿发抖。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