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纸条的秘密

加入书签


  “哦。”会上所有成员集体松了一口气,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怎么会没想到呢,进口塑料粒子用于试车,可以走空运,从考察,釆购到报关到厂,三个月准够。后来的压模成型没有化学变化,一个月能够搞定,还有一个月的机动时间,来得及赶上国庆献礼。陈颖林与林海在角落里商量了一下,相视一笑,千斤重担可以暂时放下来了。林海喊来厂办秘书潘智伟,吩咐晚上把珍藏的二十年陈酿五子酒拿几瓶出来招待大家。

  五子酒是谷坦村医柴金理祖传秘方,釆取的原料是金英子,五味子,南瓜子等五种带子字的中药所酿,喻意为五子登科,因价格昂贵,喻意吉祥,当地人在庆祝子女升学的谢师宴上拿出来酬客,其它场合难得一见,更何况是二十年的陈酿,更是价格不菲。

  在林海准备酒席时,姚宇亮又陷入冥想中,是那位高人在便笺上写了可以釆购塑料粒子这句话的?姚宇亮百思不得其解。刘秘书示意大家退出会议室,就留姚院长一人默坐在椅子上。

  ?王进水自己也不知道自个那里来的胆子,叫服务员送上了这张条子。一般情况下,塑料制品都是几十种粉剂这个一勺,那个三斤,自个配制的,而做高档的塑料制品时偶尔也会釆购现成的塑料粒子。使得老科学家陈颖林头痛不已的低温塑料条国外有没有颗粒买,自个只是想当然,高档塑料用塑料粒子加工,低温塑料更高档,国外能找到对应的塑料粒子的,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

  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他忽然害怕了起来,万一国外没这种粒子呢,大家不是空欢喜一场,所有人都会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么做真的合适吗?

  ?王进水是工厂的一个普通的操作工,因为父亲在操作中被蒸汽烫伤了,按照政策接班到厂里的。此前,他初中毕业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在林场里育苗造林,足足扛了六年多的锄头。因为年青,有力气,能吃苦,加上父亲的面子,所以被安排到了工作量最大的新产品试车组当操作工。

  ?这次姚宇亮带着技术团队到厂里谈产品研发的事,试车组被安排在隔壁,由工厂技术科科长吴林峰每天两次传达专家的讨论意见,为以后试车提供参考。

  大约半小时,姚宇亮从入定的状态中恢复了常态,?转向负责接待工作的厂办秘书潘智伟,像是不经意地问道:“对了,小潘,我们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进来递纸条的服务员是谁?”

  “递纸条?”潘智伟一愣,又是哪一个老职工搞不正之风,把关系都托到姚院长这里了。厂是化工研究院的分厂,有好多老职工是研究院调过来的,多年前曾跟着姚院长一起干,家里有好几个子女,现在,他们年纪老了,国家政策规定只能有一个接班名额,另几个子女只能在家待业,听到姚院长到厂里,一些老职工就动起了这个脑筋,写条子请托。

  忙习惯性地摇头说道:“这股不正之风一定得刹住,我去把服务员叫过来。”

  ??“不要批评,不关服务员的事。”姚宇亮赶紧说道,“我只是问一问。”

  ?“哦,这确实不关服务员的。”潘智伟道,他也知道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过既然领导提起来,他当然要过问一下,于是转头对着会议室门里喊道:“张阿姨,出来一下,我有话问你。”

  ?张阿姨气喘吁吁的过来。

  ??“这是张阿姨,她是这里的领班,那个人委托她递的条子,她准清楚。”潘智伟回答道。

  一见潘主任问起,张阿姨吓得混身哆嗦。

  “你先出去下,我跟张阿姨聊聊。”姚院长和声细气的对潘志伟说。

  关系到姚院长的老部下,我是不该在场的,潘志伟擦了擦冷汗,关上房间。

  “小王叫我递的。会议桌太重搬不动,小王帮我一起搬了下子后交给我一张纸条。”张阿姨连忙回答。

  ?“小王?你叫他到会议室来一下。”张阿姨去叫王进水了。

  过了几分钟,王进水进来了,一个健壮的青年,从他的眼睛里,能感觉到一种书卷气。

  递纸条的就是他,姚宇亮一接触到王进水的眼神,立即从心里断定自个的判断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