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地火号星舰

加入书签


  星舰制造基地位于距离洛市五十公里外的一个的山区,这个区域方圆三十公里上空没有太空穹顶覆盖,常年高温,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网上流传这里是华国的五十一区,官方从来没有做出回应。

  飞盘飞过光秃秃的高山,里面是个面积很大的盆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区域一个直径三公里的圆形特种玻璃罩子,这个罩子是拼接的,罩子下面有几栋楼房,万国勇介绍说那是中央办公区和生活区,主要是综合办公楼,设计大楼,休闲娱乐区和住宅区,还有个公园。

  围绕那个圆形玻璃罩子有六个长方形的特大型厂房,房顶无一例外全部装有特种玻璃,每个厂房长1000米,宽300米,高200米,那是星舰制造车间。

  外界感觉这里很神秘,其实在卫星科技发达的今天,对于一些国家来说,这不是什么秘密,所以暴露在伊列夫和卡捷琳娜眼底,也不算什么泄密,不过他们只能去地火号所在的制造车间,其它区域禁止入内。

  考虑到星际航行时间长,单调枯燥,所以舱室舒适度设计得很高。休闲娱乐区有很多娱乐项目,里面有个全息影视中心。还有一个专业健身中心,盘龙队员平时经常健身,强化仿生身体的细胞记忆和习惯。

  如果有人感觉实在无聊,还有个催眠中心,仿生机器人可以一路保持睡眠直到目的地。

  目前地火号还不具备普通人催眠条件。随舰的工程师和工作人员都是经过基因改造的,身体抗辐射能力,耐寒、耐热能力都有大幅提高,但到太空中依然需要穿戴宇航服和装备制氧装置。基因改造人员也可以经催眠进入深度睡眠,睡眠前补充足量的浓缩营养液,可以保证一到三个月不用醒来,最长限度是三个月,然后就要起来活动身体,避免出现问题。

  工作人员把两个核聚变反应堆启动,星舰车间房顶开始缓缓打开,地火号整体呈雪茄流线型,头部和尾部都是弧形,头部稍细,尾部稍粗。

  整个舰体亮起乳白色亮光,中间的一圈和底部更加亮一些。舰体震动起来,反重力装置开始工作,通过强磁场以及其它手段改变地球引力波方向,再利用外太空众多引力波的吸引,从而达到反重力的效果,反重力装置的核心结构借鉴了南极那个飞碟的结构,有些原理还无法解释清楚。

  十几分钟后,地火号缓慢升空,逐渐加速,直至变成一道白光在高空消失不见。

  随舰工程师和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分析着海量数据,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紧密联系。

  这次出航,地火号还有个任务就是在外太空放置量子航标,华国所有星舰都会统一量子通信标准,这些不同编号的量子航标将成为茫茫太空的指路明灯。

  地火号脱离地球束缚进入太空后,一方面打开尾部的等离子推进器,另外调整反重力装置对引力波的扰动和利用,双重加速,飞速前进,地火号设定的最高速度是380千米/秒,平时航行速度是300千米/秒,现在地球和火星之间不是最短距离,大概距离1亿9000万公里,按照理论速度需要7天时间才能到火星,但是减去放置量子路标以及其它试验任务,整个航程预计需要15天左右。

  反重力装置可以扰乱、屏蔽和抓取引力波,所以星舰内部可以模拟出重力,目前的重力强度和地球重力相仿,星舰内部制氧装置全天候供氧。

  地球级星舰装有星际雷达,在头部位置的雷达会保持常开状态,如果遇到太空岩石和小行星会提前报警,然后星舰的控制系统会根据距离远近、物体大小进行减速或者调整方向避让。

  出发24个小时后,飞行了大概2000万公里左右,地火号停下来布置了第一个量子航标,航标大小像一个卫星,装备两块大容量核电池,一块处于工作状态,一块备用。太阳能板朝着太阳展开,航标上配有离子推进器,当航标被其它引力波吸引出现偏离现象的时候就会被推回原位。

  量子航标还带有空间望远镜,兼具观测功能,还带有通信模块,能作为量子通信的中转站。正常工作期间会不断发出通用电磁波和量子信号以及自己的编号信息。每放置一个量子航标,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就会全天候检测它的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