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出山-第2/2页

加入书签
  汉的两尺,是比400毫米要高一点儿的,为了方便记忆,秦谊首先便把400毫米等降水线的概念做了修改,改成了两尺等降水线,在开篇点明。

  通过等降水线这个概念的引入,秦谊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边界线概念引申出来。降水大于两尺高的地方,比较适合农耕,便会聚集大量的汉人,汉人可以聚集起来耕种。而有着这些大量的人口做基数,算是汉人最稳固的基本盘。

  但是在低于两尺降水的地方,不适合农耕,即便是有汉人在那里聚居耕种,也会因为降水少收成低灾害多而聚集不起足够的百姓,这些地方便非常容易丢失。

  秦谊在文章中说是自己在家乡看到长城时想到的这个问题,后来去的地方躲发现长城附近的降水量差不多都在两尺时才想出这么一个解释。

  田畴虽然是一个文化人,但也是自力更生,亲自带头种地的,既然种地自然要对降水量非常敏感。想了一下幽州这边长城附近的降水量,还真就差不多是两尺。

  这虽然是一件很细微的细节,但是通篇下来,田畴已经觉得这位秦太尉的确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竟然能从这点儿小事中发现这么多的问题。

  紧接着秦谊老生常谈般感叹了一番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只是接下来秦谊话锋有一转,说是经过他调阅朝廷的气象记录,还有自己多年来的气象观察,发现最近几十年,自己老家雁门,还有首都雒阳,冬季里面开始结冰的日子是越来越早,持续结冰的日子是越来越长,也就是说冬天正在慢慢变冷。

  然后便是秦谊的一番担心,整个天下的温度似乎正在逐渐降低,而气候对天下的影响非常大。譬如说那些在塞外放牧的异族,他们的生活非常依靠牧草,而随着气候的转冷,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而在饿到一定程度,为了自己活下去,为了能够延续整个族群,他们必然会南下劫掠,恐怕百年之后华夏将会有一场浩劫。

  看到这里,田畴的眉毛已经拧了起来。秦谊的这个文章很有说服力,还有各种数据支持,很容易便让田畴认同了他的判断。

  作为一个边郡人,田畴自然是对这些经常过来烧杀劫掠的异族深恶痛绝,但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后面还有着这种深层次的气候危机,额头上已经冒了汗,他似乎已经预见到几十年后因为气候变冷,越来越多的异族开始越过长城来祸乱天下。

  而看着田畴如此反应,早已经通读一遍的夏侯惇也是对着田畴躬身行礼道:“秦太尉也是听闻子泰你不愿意出山才做这篇文章,我还是很敬佩秦太尉见识的。我知道子泰你对那些异族深恶痛绝,但看秦太尉这篇文章,将来我们的后代还是会有一阵麻烦,这北面非常大,乌丸北面还有许多的异族,到时候他们都过来讨生活,这可不是一战两战便能解决的。我希望子泰你能够站出来,为幽州百姓,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多做一些贡献!”

  在发现幽州隐藏着这么一个巨大的祸患后,田畴也是再也坐不住,他只是不愿意当官,但是对为非作歹的异族还是非常憎恨的,也是起身向夏侯惇表态道:“元让!我明白了!我这就出来助你一臂之力!”

  ——我是学术大佬的分界线——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季汉书·田畴传》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