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雄吟-第2/3页

加入书签
  李白走了几日,那山终于到了,但见:山高出半壁,名为太白峰。皓然知恒冷,峰巅雪不融。一岭割寒暖,南北不同风。迈步感景异,湖光对山青。太白一路而上,看过八仙台,再游千年冰洞,访天池,望积雪,最后立于绝顶之上,向西眺望,风烟缭绕,小时走过的那三条蜀道依稀可见。“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时进入蜀道,父亲大野客便用蜀方言惊叹一句。后来太白又反复问过父亲,努力回忆,年龄稍大又找来相关资料典籍查看,终于对蜀道有了更加完整的印象,此时,这些印象已在心底化成一片:他想到了那里无数的高山绝壁,百鸟悲鸣的参天林树;想到了古蜀国蚕丛、鱼凫、杜宇等历代国王;想到了五丁开山的传说;想到了绝壁上的古栈道;想到了羲和载日的龙车与天上的星宿;又把太白山、青泥岭、剑门关、锦官城等处联系起来,甚至追思到善飞的天鹅与能攀的猿类……哦,蜀道之险,翻之艰,越之难,恐怕连善飞的天鹅与长于攀援的灵猴也深感愁绝吧?如今,几度受挫的他,站在这绝顶之上,望着蜀道方向,不禁暗自叹问:难道说,拜谒求仕之难,也像翻越这些蜀道一样,难于上青天嘛!是啊,有小人当道,有目空一切的权贵,有不务建树唯求自保的官宦,想拜谒成功,谈何容易!岂不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呵呵,圣上要广开言路,野不遗贤,实际上也是阻碍重重,看来也只是说说罢了!人说不平则鸣,太白心底多时的郁积,此时终于找到了喷出口,他手拍雄剑,开口成咏: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厕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吟得词气纵横,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太白终于觉得块垒出胸,舒服许多。将整首诗复吟玩味一番,不禁于心中暗暗笑道:这首诗如果传世,后人必会多所臆想,妄加穿凿,或笑我英雄欺人耳。罢罢,先不去管它,横竖不能过蜀道,还青莲,我还是按原路回去,再游京畿,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坚持,终有一天会名望达于天听,被皇上招到身边,一展我辅弼之能!

  太白迎着山风站立多时,终于转身下山,发现斗笠人正站在一箭之地,冲着他呆呆地出神。有诗曰:

  对景当歌成大咏,

  满腔心事付雄峰。

  一朝诗情寄蜀道,

  后人无尽猜解中。

  不知斗笠人缘何出现,李白返回京城还会遭遇何事,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

  本回所录李白诗原题《蜀道难》。此诗到底为何而作,从唐至今,有多种猜测:一说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二说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谕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三说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四说此诗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写,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