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曹操北征

加入书签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

  冀州,邺城。

  邺城曾经是袁绍的都城,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高三丈有余,北临漳水,交通便达。兼之冀州乃是北方大州,土地肥沃,户口殷实,作为冀州治所的邺城,很快便成为黄河以北的中心城市。

  自从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便将幕府迁至邺城,留下长史王必于许都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看守汉家天子。曹操此举,实则是不愿意亲自面见那个越发阴郁的天子,同时也省去了许多繁文缛节,避免了与天子同城而居的尴尬。自从曹操移居邺城之后,对此地的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数年之后,更是在邺城西北隅大兴土木,依次修建了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谓之曰邺中三台,一时间亭台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当然大修台阁一事那是后话了。

  此时,在邺城郊外,旌旗猎猎,枪甲生寒,一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军正在官道上迤逦而行。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一员身着赤黄色明光铠,外罩赤色大氅,腰悬倚天长剑的将领,在他身后树立着一面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曹”字。此人正是位列三公的曹操曹孟德。

  眼下乃是春耕时节,无数农人正在田间地头辛勤忙碌着,期盼今年是个丰收之年。

  曹操向来重视农耕,故而命令大军不得踩踏农田,违者立斩。

  严令之下,曹军虽然人数众多,兼之道路狭窄,但都不敢轻易离开路面,走入道旁田野之中。

  这支骁勇善战的大军在曹操的指挥下,一战便击败了海贼管承,唯一的遗憾就是未能斩下管承本人的首级,而让其侥幸逃到无名海岛之上。不过管承的主力基本已被剿灭,剩下的残匪靠地方驻军就可以解决,所以此次军事行动算是胜利结束了。曹操一刻也不愿多做停留,立即率军赶回邺城。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袁绍二子袁尚、袁熙联合了辽西的乌桓,随时准备南下反攻。

  邺城曾经由袁绍经营多年。虽说袁绍已死,但他的影响力尚存,对此曹操很不放心。所以他决定回师邺城,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

  不远处,邺城高大的城墙就在眼前,曹操见状不禁有些心潮澎湃。就在几年前,袁绍还在这座坚城里对自己发号司令,俨然一副天下霸主的做派。但现如今这个曾经的霸主已经作古,而他的子嗣却在内斗中耗尽了元气。若非如此,自己也不可能成为这座坚城的主人。这一切都来之不易,甚至还有一些运气的成分,所以曹操绝对不会让到手的胜利拱手于人。

  行进间,曹操回首凝望跟在自己身后的一位谋士。这位谋士身体瘦削,模样略显憔悴,不过目光却是炯炯有神,他就是郭嘉郭奉孝,曹操最信赖的谋士,也是曹操心中最优秀的谋士。

  此刻,曹操有意放慢速度,与郭嘉两骑并辔而行。

  “奉孝一路辛苦了。”曹操出言关心道。

  郭嘉闻言,赶忙向曹操拱手示意,连声回答道:

  “哪里哪里,能够跟随主公南征北战,便是臣一生的心愿。只是希望主公休要嫌弃臣下身体不佳,拖累了主公。”

  “奉孝何出此言?若是奉孝不在身旁,孤都不知该如何打仗了呢。”曹操笑道。

  “主公太抬举臣了。”郭嘉谦辞道。

  只见曹操扬起马鞭,抬手指着眼前的城楼,向郭嘉询问道:

  “大军马上就要抵达邺城。对于来自北方的威胁,奉孝认为孤是主动出击为好,还是坚守防御为好?”

  郭嘉晃了晃脑袋,沉声答道:

  “臣认为还是主动出击为好。”?

  曹操闻言,面露难色,继续说道:

  “可是众将皆认为袁尚只是一名败军之将,乌桓贪婪又不讲信用。这两伙人绝无可能勠力同心,因此对我方威胁并不大。而且辽西之地太过偏远,劳师远征多有不利。一旦我军深入腹地,刘备必然会向刘表建议袭击后方重镇许都。若真让他们攻下许都,劫走了陛下,那我们可真是后悔莫及了。”

  话虽如此,不过曹操并非一个盲目从众之人,若是自认有理之事,力排众议对于他而言也并非难事。只是北征一事,曹操心中实在拿不定注意,故而才会咨询郭嘉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