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制造永唐年间谋反冤案动机的猜想-第2/2页

加入书签
  “鉴于这起事件留下来的资料不全,既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李承乾就这么直挺挺的整死了自己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顺带着还把长孙家族给整垮了,长孙冲自尽,长孙无忌悲愤交加不久也跟着他儿子去了,诺大的长孙家族就此没落了;值得一提的是李丽质和长孙冲的一对儿女后来认了羽籍当义父,也就是干爹,羽籍呢也在力所能及的帮助长孙家族,主要是羽籍跟长孙家族还有亲戚关系,羽籍的大儿媳妇就是长孙家族的女儿,所以他看在儿媳妇的面上也得帮一帮”

  “我跟你们说啊,这个羽籍真是有情有义,你知道在当时长孙家族被整以后别人都是有多远跑多远,唯恐被牵扯进去,可是羽籍就不,一定要上前帮一帮对方,从这里也能看出羽籍的为人坦荡,我就帮忙了,你怎么着吧,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俩家伙屁都不敢放一个,就这么看着羽籍帮着长孙家族收拾残局,而皇帝李承乾对此也没有任何反应,就任由羽籍在那里帮助长孙家族,我们要知道这时候长孙太后可还活着了,你李承乾这么明目张胆的整你母亲的娘家,这也太不地道了吧,不过这时候长孙太后因为伤心过度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病也就顾不了这么多了”

  “说实话,长孙太后心里可能觉得羽籍这女婿比自己的儿子还好;羽籍在这期间也没少骂李义府和许敬宗,甚至跑到宫里指着皇帝李承乾的鼻子骂他是畜牲,残害手足,不忠不孝云云,而皇帝李承乾没辙,只能那听着;这起事件我们认为应该是李承乾自己导演的一出闹剧,他的目地就是要除掉自己的同母弟弟,因为在李承乾看来这几个人的威胁要比他那些庶出的弟弟更大,比如魏王李泰,他的名声很响亮,文学水平特别高,在文人当中有很高的地位;再有周王李承俨,他深受太后喜爱,他最小啊,长孙太后最小的亲生儿子,而且就住在洛阳,洛阳是什么地方,那是东都,万一李承俨走点心思来了一出另立朝廷怎么办;所以皇帝李承乾就先下手除掉他们,可是李丽质和李明达卷进去就有些奇怪了”

  “这俩人是女子,她们根本就没办法当皇帝,我估计啊,应该是李义府或者许敬宗怂恿皇帝干的,毕竟李义府许敬宗这俩家伙为了升官可是不择手段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应该是这俩怂恿皇帝或者是利用皇帝给他们的职权扩大了打击面,从而造成了这么多人卷进去乃至送命,但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也没得了好,李象登基后看在老爹面子上没立刻整他们,但是泰兴三年,太上皇李承乾去世,随后不久他俩就被李象革职了,泰兴五年李义府和许敬宗死于皇帝组织的狩猎活动当中,我们推测应该是李象安排了人趁这个机会把他俩给干掉了”

  “李义府和许敬宗死后,李象立马就找张柬之他们给李义府许敬宗罗织罪名,这些罪名无非就是欺骗先皇、制造皇室内讧等等;不久后冤死的长乐公主李丽质和晋王李治就被平反了,他们的灵柩被重新安葬到了昭陵的陪葬墓区里;但是被贬的周王李承俨也没有再回到洛阳,东莱郡王李泰也一直待在了登州直到他去世,这李泰我补充一点,他被唐景宗降为东莱郡王并且迁到登州,泰兴六年在登州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晋阳公主李明达呢,则是被皇帝解除了软禁,但是李明达心灰意冷从此再也没有进过皇宫,泰兴二十二年,公元的685年,李明达于长安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说的永唐年间最大的一起冤案的一些过程以及几个主要当事人最终的结局,虽然说皇室无亲情,可是您也得差不多吧,无论做什么事总得有点底线,否则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这起事件也成为了唐景宗李承乾最大的黑点,甚至比他爹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件的黑点还大,李承乾没有在位很长时间或许这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